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高教版《公司法学》:创设完整的教学模式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高教版《公司法学》:创设完整的教学模式
赵文岩(中国政法大学)
2004-05-08 15:58:01  来源:  
 
 公司法作为调整商事主体的最主要规范,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市面上公司法方面的教柯却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陷,如对现有法条阐释较多、理论总结较少、与实务联系不紧密等,如何解决这些现有问题并伎教材推陈出新,成为新世纪公司法教材改革的重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了赵旭东教授主编的《公司法学》。该教材在坚持现有教材的通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体系结构和内容上都有明显的发展和创新,并呈现出几大特点:
 重理论介绍,轻法条释解。一本经典的法学教材应该既与现实法律紧密联系,又不能受现有法律变更的过大影响,这就需要教材本身在对具体规则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要有相当的理论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公司法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不拘泥于现有公司法规的有关规定,而是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公司法领域研究的各种成果以及相关实务发展,对既有公司法学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编排。如其中的“股东出资制度”、“公司的能力”和“公司的章程”三部分独立成章,这与以往大多数教材将这些内容置于较低地位的模式就有了较大的区别,从而充分肯定了这几部分的理论地位。在内容上,它更多地从理论层面上阐述公司法学的基本知识,避免成为现有法规的解释性专著,同时又适量介绍境外相关法律规定,以便对比研究,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谓用心良苦。
 实务与理论并重。在教材的体系结构上,《公司法学》为了强化其理论性与实务性,在相关章节专设了“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两个栏目,介绍理论热点和常见的实践问题。这一独具特色的安排大大加强了其学理性,也使其更接近教学的实际情况与需要。 “理论探讨”部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们提供了继续分析研究、深化认识的途径;而“实务研究”部分则为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机会。该书还特设了“导语”、“本章参考文献”、“本章思考练习题”等部分,加强了教材应有的导学、助学功能。
 内容丰富。该书共55万余字,资料丰富,相比同类教材具有信息量大、阐述充分的特点,是很好的教学参考和研习资料。
 正是基于以几个特点,《公司法学》更加适合于教学需要,而且对本科、研究生及实务工作者等群体均适用,范围之广当属其它教材所罕见。
 对本科生而言,初学公司法,良好扎实的基础将受用终生,不管将来是继续深造亦或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本科学习经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书准确完整的理论阐述正是本科教材所必需的品质,尤其是该教材特设的“导语”、“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练习题”等部分,为学生的预习、复习、掌握知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大陆法系法科教学的要求,同时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的案例教学模式,在书中列举相关案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增加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可选择性。
 对研究生而言,完整的理论已经不再是学习的重点环节,而如恒深入地掌握理论焦点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则成了重中之重。该书专设的两个栏目“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这不仅有利于在授课中加强课堂讨论的环节,也大大开阔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
 同时,该书对自学者或实务工作者来讲也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参考书,其注重理论与实务的风格更有益于使用者对公司法知识的掌握。
 总之,《公司法学》颇具匠心的体系和内容设计使其成为新世纪公司法学教学的最新范本,相信也会引起高等学校公司法学教学方式一定程度的变革。


摘自:《现代教育报》2004-04-1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