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慧眼”捕捉异国风采--河南大学出版社《异国风采》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慧眼”捕捉异国风采--河南大学出版社《异国风采》
马献廷
2004-06-18 15:45:25  来源:  
 
 虽看过一些反映海外风情的影集,但近日拜读王成法所著《异国采风》(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感受却不一样,惜三大卷篇目浩繁,各种启迪感受杂陈纷列。
《异国采风》所展现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风情中,除了一般性的展示和介绍类题材外,似乎蓄意凸显了两点:一是对人文的关注,一是对自然的依附。这两者应该说是人类文化发展中所固有的,但在物质文明发展中却常常被抛弃或遗失了。现在当人类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境界之后,这两者又渐渐被人们在经历了沉重反思之后拾捡回来,使之重新显示出珍贵的价值。这一点,我觉得是《异国采风》提示给读者的最有意义的东西。
 在人文关注方面,《异国采风》的镜头应该说是独具慧眼,它摄取的许多画面都能开拓读者对西方人文环境的认知,引发一些对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关人文问题的思考。如几幅反映街头艺人的照片,那些年龄身份各异的演奏者莫不神态自然,感情投入。他们认真地层示艺术,也无愧地取得报酬,决不轻贱自己,更不糟蹋艺术。这种西方发达国家特有的一道街头风景,也是一种发人深思的文化现象,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他们心中都在昭示着尊重艺术与尊重人的统一这样一个信条,都在启迪着人们进行思考。
《异国采风》中也有些镜头显示着西方社会中人们如何看待过去的不幸历史,如在《美国卷》中,那个别出心裁设计的“越战”和二战纪念碑,没有歌功颂德的痕迹,而是玻璃幕屏上密密麻麻的战死者的名单和草地上幽灵一般张望着逡巡而前的士兵雕像,显然,这里显示的并不是辉煌而是沉痛。《异国采风》撷取这些人文色彩的风情并非出于一种艳羡,而是将其作为“他山之石”告诉读者:在社会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注意不该遗忘什么。
 对自然的依恋是《异国采风》另一关注课题。作者不仅精心悉力地描摹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科罗拉多大峡谷》、《银沙滩》这些大自然气势磅礴的“大美”之作,还通过如《兰山,小镇》、《温馨之家》、《红房子》、《瑞士田园风光》等作品表现人们在文明美和自然美的结合上升华着自己的生活境界。
 人文的关注、自然的依恋,皆属认知范畴,《异国采风》坚持了认知与审美的统一。作者对光、色、影摄影艺术技巧的运用,特别是对其中所蕴含的美的敏锐捕捉与精心开掘,是值得读者为之击节的。
 此外,《异国采风》也有一些缺憾不足之处,例如同类题材偏多而彼此区别的表现特色不明显,对人所熟知的一些著名场景,摄取角度没有突破,不能使入耳目一新:又如,文字说明虽然有些是起了画龙点睛、指铁为金的妙用,但多数显得平淡无奇缺乏对审美的点拨,有的对画面和图题来说甚至有些画蛇添足之嫌;还有一些题材如波浪、火山等缺乏对美感的更深层次的开掘,但这已不是不足而是一种希望了。对一个在异国只能走马观花的作者,本也不该苛求的。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06-1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