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部重新审视教师行为的力作——评介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 - 科学.教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科学.教育
一部重新审视教师行为的力作——评介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
杨遵民 李进
2004-06-22 15:55:03  来源:  
 
 “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浓厚的‘教师情结”’的唐松林博士在这本名为《教师行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对2l世纪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及有效培养的问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意义深远的具体探讨。
 该书在体制上巧运匠心,在表现形式上独具机杼,在一个总体框架下就每个问题一一展开,在阐释具体问题之前先交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全书有一根完整的主线和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六个篇章之间又相对独立,且彼此关联,紧密地围绕教师行为问题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一、系统的析理 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一直都是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因,该书所涉及到的教师行为研究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研究教师行为,必须研究教育现象、学习理论、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思潮。尽管人们对其中的许多基本问题还存在分歧,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论和专业精神以及审美、教学风格、能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教师行为的基础、动力、效率等三个系统。这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教师行为的主导性作用的基础性课题,应该予以大力研究与探讨。《教师行为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对教师行为的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研究内容上,对教师行为系统、审美尺度、教学风格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自成体系;在形成问题上,作者以终身教育理论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论为基础,对教师行为的形成规律与养成问题进行了阶段性的研究。该书对新世纪教师行为研究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结构性析理是行之有据的,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行为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具体建构,提供了一种解读方式;同时,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缜密的逻辑 作者在研究问题和叙述问题的过程中,依据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与方法,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历史的和逻辑的相一致等方法,把教师行为研究背景,教师行为的理论思维、教师行为的内在表现紧密联系,进而把教师行为的发展趋势较完整地层示在人们面前。如作者把教师行为的效率系统研究因素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教师的审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未来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不难发现这五个方面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能够充分体现教师行为的“德、勤、业、绩”。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在优秀的教师行为中得以逐步的确立和完善。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较严密的逻辑过程,使读者不仅可以从微观上领悟教师行为的每一项基本素质的本质与内涵,而且还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教师行为研究的发展线索与方向。
 三、典型的借鉴 作者采取开放的态度,充分吸收当代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不仅从理论的角度对我国教师行为结构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而且从实践的角度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素质展开了实然和应然阐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鼓励大力开展知识创新,抢占科教制高点,以加快速度发展高师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作者力图从同行或前人的经验与理论中吸取精华,提出自己有新意、有价值的具体见解和主张,深化自己多年来对高师教育的观察、认识与探索,使之对一些原有的定论重新加以审视与考察,得出一些全新的结论。
 四、综合的比较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在综合性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国内外教师行为结构、创造性教学模式、教师行为发展阶段论、高等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国际社会教师继续教育等的区别。这种比较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未来人才的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增强都是很有益处的。

摘自:《中国图书评论》2004-02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