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文论话语转型中的个体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文论话语转型中的个体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
聂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讲师)
2004-06-22 16:42:57 来源:
在文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中,当代文论或许具有独特的难处与价值。它不像古代文学专业那样背靠传统,也不像现代文学那样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谈到和当下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它不如当代文学来得密切,但如果谈到理论的纯粹程度时,又根本不能和语言学文献学相比。当代文论的研究就是杂糅了现实性的玄想,同时受制于古代经典文论和西方强势话语。它由于占有理论上的高度而必须出语谨慎,不可能像纯文学研究那样驰才逞性;而且在传统和异域之间又处于矛盾而尴尬的位置,既要继承前者,又要和后者同化,单守一面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关于当代文论的书写就需要格外的勇气,这种勇气在《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
》一书中有着明确的显现。
该书从中国转型期以来的当代文论中选取了六个主要问题进行考察。首先是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论如何获得民族话语权,改变单纯受动局面,与异域文论构成平等的对话关系;第二是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张力在转型期文论中的映射,在对古文论进行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地激活传统,使古文论资源重新成为知识积累的基础;第三是对文论写作中的技术化倾向提出预警,忧虑类像时代中的文字困境,希望通过提升审美经验来对抗商品社会对人和艺术的异化,避免写作被利益侵染;第四个问题是以解构主义和女权主义文论为例,对异域文论在汉语语境中的移植使用和价值偏移进行个案分析;第五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考察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论发展中的轨迹,在勾画理论行踪的过程中见出它对全球化进程中本土文化研究的促进,在小文本式的纯文学研究和大文本式的社会文化综合研究之间进行反思;最后一个问题则是针对学界讨论已久的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话题做出回应。
该书在进行了问题清场之后,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尝试着直面困惑,提出建基于个体知识经验立场之上的解答途径:个体间关怀和在体化写作。这两个名词在字面上多少有些生涩,但是根本的落脚点却是当代文论中很重要的两个维度。其一是将价值关怀,尤其是面向个体存在的价值关怀引入当代文论的书写中,成为精神重建的主要组成;其二是倡导自由交流的理想境界,使文论成为文学园地中的公共话语平台,在作者—文本—读者—评论者之间形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对话关系。对于这个美好的愿望,书中显示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态度,此中既有建基于认知之上的清醒理性,又有源于诚挚深心的热切感性,而这也正是全书最大的特点。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6-04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