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探寻中国企业管理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探寻中国企业管理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
夏业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4-08-20 17:03:33 来源:
这本案例文集的特色之一是通过内地合作者获得组织的数据并且对数据提供准确而有深度的解释,而境外的国际合作者一般都是杰出的组织研究专家,有良好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研究方法
。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里,中国企业的数量、所有制结构和经营绩效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对企业理论和企业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虽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和目标设计始终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或许大多数学者都会赞同这样的结论:所有制(产权)方面的改革是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提高的根本原因之一,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通常会好于国有企业,因为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可能更加有效。
近10年来,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讨论相对集中在产权改革、委托—代理理论和有效激励、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融资、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运行控制、消费者偏好、员工工作态度和努力程度、企业组织结构及其效率等诸多方面。
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研究,不但有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和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的参与,而且还有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经济法专家、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律师,甚至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广泛参与和关注,这样普遍的社会关注和参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举址轻重的经济份额。
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徐淑英教授主编的《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一书,该书是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的,其中收集了约18‘篇针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研究论文和1篇访谈,论文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经济管理理论和企业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其中有些是在经济学界和国际管理学界享有一定声誉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也有几篇是由外籍学者写的。
论文的内容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未来、企业人事管理、内部资本配置和外部资本市场、电信企业经营战略演变的案例分析、高科技企业的知识管理、公司治理机制、放权式企业改革、公司的社会资本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公民行为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国企与非国企经理的雇佣关系等内容。
根据内容的大致联系,编者将这些文章划分为:规划中国的企业管理研究、宏观角度和CEO的视角三个部分。
徐淑英和刘忠明在全书的概述“中国的企业管理研究:现状与未来”中指出:虽然自1997年以来,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束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关键的问题。公有制仍被视为中国企业的主要特征。由于这些企业是国家所有,国家控制的,现有的治理结构是由国家设计的,管理者是由国家委派的。所以虽然已经采用了公司模式,所有权和经营权仍然没有真正分离。更有甚者,经理们都是政府官员,而不是企业家。虽然他们有企业经营的能力,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动力去扮演企业家。因此,他们都是效率低下的经营代理人。由于商业运作的法律环境还不成熟,经理们有机会逃避责任,只追求自身的利益(Lau,1998)。由于官员腐败行为的存在,情形变得更加复杂,结果导致国家资产的流失 (Lin,Cai&Li,1999)。
此外,由于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不能民营化,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的支持对国企继续改革就非常必要。并且中国仍然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适度发展将有利于国企的治理和成长。
有些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中就已经断言:由于中央计划、经济改革和中国文化的同时存在,可能存在多种治理模式,中国有可能逐渐形成的经济秩序是关系资本主义。Xin和Pearce在1996年发表的文章中比较了民营企业经营者和国有或者集体企业经营者观点的差异,他们发现民营企业经营者比其他性质的经营者更重视关系。他们明显地更依赖于与政府官员建立关系,更多地使用送礼的方式来建立这些关系。
在我看来,这些民营企业家无非把这些花费在能够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之官员身上的金钱或感情投资,看作是另外一种运行成本(虽然价格和交易成本不如购买生产资料那样确定和透明),只要他们未来的潜在收益大于总成本,就总是值得维持这样的互利关系。
李稻葵和武常歧的文章“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多元化还是改善经营管理”,通过对680家中国国有企业在1980-1994年间数据的分析,比较了这两条改革路径的有效性。产权学派认为。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离,政府放弃对国企的控制权,进行民营化经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法。海外学者的诸多研究认为社会主义体制和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根源在于官僚控制以及政府官员对企业决策的干预。该文分析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产权学派的理论,同时对管理学派的论点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证据。
这本案例文集的特色之一是通过内地合作者获得组织的数据并且对数据提供准确而有深度的解释,而境外的国际合作者一般都是杰出的组织研究专家,有良好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研究方法。另外一个特色是分析视角较为多样化,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分析视角。
我相信,熟悉国内有关国有企业改革讨论的读者们,将会从本书中得到某些思辩的启迪和确认,同时也会从一些较为新鲜的视角中得到更多的探索激励和相互比较,从而有益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决策。实际上国有企业改革并非真正没有出路,只是在理论和认识上还存在着模糊不清的思维干扰甚至理论禁区,决策思路也并非没有客观限制。
如果放在更加广泛的国际视角和丰富的实际案例中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已经昭然若揭。
(《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 徐淑英刘忠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48.00元)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8-13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