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文之大者--郑州大学出版社《金庸评传》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文之大者--郑州大学出版社《金庸评传》
2005-01-07 16:10:18 来源:
作为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在现当代文学的作家群中,没有谁能像金庸那样赢得如此多的读者。然而,在文学圈中,金庸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在读了孔庆东先生的《金庸评传》以后,笔者以为,这是目前金庸研究中很有突破的一本著作。
该著以“评”带“传”,有力论证了金庸作为一个小说巨匠的不争事实:金庸不仅塑造厂郭靖、黄蓉、乔峰、苗人凤、胡一刀、杨过、令狐冲、韦小宝、张无忌等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而且在主题思想方面,他的小说已然超越武侠本身,在武侠背后,张扬的是恢弘、深邃、独特的人性观和历史观。他的小说真正突破了那种狭隘的、僵化的历史真实观,而写出了历史的本质真实,即艺术的真实来。作者还认为,金庸以其独特的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殿堂,使文学发生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作者分门别类地对金庸的15部作品按照时间的年轮一一加以评说,力图对金庸小说的叙述模式、师承渊源、文化内涵、主题思想,以及金庸小说独特的历史深度、人文关怀和审美追求达到真正的观照。为了提升读者对于金庸小说艺术成就的完整理解,该书从“武”、“侠”、“情”、“历史和政治”、“人物和景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对金庸小说的艺术成就给予集中解析。作者剖析了金庸笔下武打动作的“艺术化”、“舞蹈化”特征,以及写“武”写“侠”的“人生境界”追求。精到的评点、独特的见解,在《金庸评传》中随处可见。如从金庸笔下的第一英雄(萧峰)和第一美人(香香公主)都不是汉人的事实,作者认为这源于金庸对于过去大汉族主义的批判;从韦小宝无情无义的情感心态,作者指出“妓院哲学”对他的影响,并由此看到《鹿鼎记》实际显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还有《笑傲江湖》的政治寓意,是金庸对中国专制体制所进行的艺术化批判……所有这些,都将读者带人到一种深层的文化思考之中,丰富了金庸小说的欣赏层次和价值。
《金庸评传》还通过对一些反面人物的分析,扩大金庸小说的审美内涵。如对段延庆内心深处“善”的分析,对“南海鳄神”岳老三作为坏人“淳朴”一面的分析等,都提升了作品理解的深度和难度。而作品对胡斐和袁紫衣、程灵素与胡斐、马春花与福康安、南兰与苗人风等人刻骨铬心的悲剧恋情的解读,无不显示出人物性格的纯洁和美丽,又使读者领悟到金庸作品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追求。
虽然该书在写法上采用比较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手法,但作者“口语化和演讲体”的语言风格,给读者的阅渎平添十足的乐趣,比如作者论述金庸的属相问题,金庸的出生地;以及从“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这三个方面来概括金庸的生平,等等,无不轻松活泼,妙趣横生。
(《金庸评传》孔庆东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20.00元)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4-12-31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