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反思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建设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反思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建设
张星平
2005-01-13 16:52:48  来源:  
 
 中医教材需注重适用性与实用性
 中医教材的适用性主要是指教材内容与教学对象即学生的适应程度,而实用性是指教材内容既要便于教师教,又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西医知识、西医理论远比接受中医知识、中医理论快速而且省力。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中医理论很不容易理解。因为任何知识形式的学习和理解,必须调动原有的知识库,即形成学习的正迁移,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医学生以前所获得的知识,很少与中医学有相同的要素,学习正迁移效果差,甚至可能形成负迁移,造成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误解。所以,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需要重新启蒙的,也就是要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而教材也应该起到引导学生入门的作用。
 为此,教材编写首先应该注重“少而精”的原则,篇幅要适当,内容要经典。但近年来教材有越来越厚的趋势,而且为了体现教学改革,教材中还加入了许多尚无定论的“现代进展”。现代大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固然值得引导,但由于中医学科的特殊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建立起初步的中医思维,在此之后才谈得上开拓和发展。
 其次,教材还须注重“观书须先熟读”的原则,引入大量经典语句,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文。在中医的早期学习中,学生如果不背涌相当数量的原文,缺乏中医的基本语素材料,不仅很难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而且后期临床中的辨证思维也无法达到精细灵活。临床常常见到中医实习生在书写病历的辨证分析时,往往是于篇一律地照抄教材,而不能根据具体病情去分析,就是这个原因。而且现代中医教材由于强调的是理解记忆,采取的是语体文,尽管很多内容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忆,但实际上,因为中医的很多内容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直接推理关系,所以要想学好中医;学生们仍然需要大量背诵。背诵内容包括中药、方剂,甚至中基、诊断、内科中的证候内容。
 为了方便记忆,教材除引入大量经典语句外,还可采用歌诀体裁,用韵文形式来补充教材体例,这尤其适于初学者记忆。

 中医教材要讲究思想性及可读性
 中医教材不仅要自始至终强调德医风教育,而且要把严谨治学的精神自始至终贯穿在高质量的教材编写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作为将来的医学工作者,要真正确立起救死扶伤的志向。而注重医学教材的思想性不是仅仅用几句名家词句作为标签,也不只是在教材的前言或绪论中穿靴戴帽,轻描淡写地带上几笔,而是要把严谨的治学精神融入教材的编写之中,从编写教材的每一个字、词做起并贯穿始终,使之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充分体现科学的方法论和严谨的冶学精神,自然而然地在教材内容的叙述或论证中体现出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教材相其他作品一样,有一个可读性的问题。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其用词造句尤为重要。教材编写者要对中医学的每个概念内涵及其外延把握准确无误,对其出处也要明确,这样才能用恰当的词语将教材的知识内容表述得语义周密、无懈可击,才不会出现现有教材中诸如“张从正师从刘完素”等含混不清的表述。
 再则,中医教材还需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安排一些图画与照片。而且图画、照片必须清晰、典型,并与正文密切配合,以便于学生精析深究。如阐述中医基础阶段的太极理论、五运六气等内容就必须辅以图画,否则学生很难理解,而中医诊断及临床各科的教材还必须辅以照片,以便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观、形象,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来源:《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5-01-07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