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大学人文”:新概念,怎么做?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大学人文”:新概念,怎么做?
赵明节
2005-02-25 16:52:04  来源:  
 
 自2002年9月广西师大社版《大学人文读本》出版肇端,最近3年,大学人文、人文教育、人文读本等概念日益成为教育界、出版界所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自2003年8月以来,各种“人文读本”的出版蔚然成风,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目前不仅没有消退的迹象,反而有日趋热烈之势。
 “人文”并非一个新鲜的时尚话题,众多出版社正当面临改制,头绪纷繁,也并非富有闲情,何以不约而同地对“大学人文”、“人文读本”类选题情有独钟,纷纷立项,超速运作呢?市场化机制制约下的出版企业,其决策自然免不了利益驱动。那么,他们出于何种动机而决策、实施这类项目呢?换句话说,这类出版物的生存之道何在?其市场潜力何在,并因何而显现?

 社会需求是根本
 广西师大社决策运作《大学人文读本》的动机,不外乎两点:一是深切感受到当下大学教育的人文缺失,急需补课;二是作为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优秀的大学生文化读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虽然获得了规模化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社会各界对大学教育的反思一直在深入、细致地精进。在反思的声浪中,有一个声音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中国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就理念而言,大学并非职业培训场所,也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园地,为人的全面、理性地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开启人的心智,开阔人的境界,给人以健康的精神,使人成为健全的个人。而当今的大学教育,人文精神渐次衰落,表现为诸如知识缺失、文化缺失、价值缺失等。
 因此,广西师大社确定以“精神成人”为编撰宗旨,即以“思想宽银幕”的方式,给大学生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一个思想平台,为大学生的“精神成人”呈示根基性价值参照,确立精神底线。
 以人文的姿态弘扬入文精神,这是追求所在。正因为如此,《大学人文读本》出版以后得到广泛的认同。应该说,是社会的长久期待与渴望成就了此书,是此书的现实关怀赢得了读者的尊重与喜爱。它的生机与活力来自读者的心田,其生长之道就在这里。

 出版成势也有忧
 《大学人文读本》出版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对出版界产生了一定震动,因此,2003年8月以来,各种“人文读本”纷纷出版。可以说, “人文读本”的出版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潮流。
 各色“人文读本”的出版,虽然不否认有“跟风”心态,但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恐怕还是印证了当下社会的人文诉求。就这十几种人文读本而言,基本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与《大学人文读本》性质相近,如2卷本《中学人文读本》 (四川教育出版社)、《大专人文读本》 (浙江大学出版社)、《科学人文读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是地方编写的乡土教材,如《贵阳人文读本》、 《四川人文读本》;三是人文学科知识系统的普及读物,如《新人文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文素养读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读者人文读本》 (甘肃人民出版社)。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家不约而同地打出“人文”的旗帜,说明大家都有一种期待、一份渴望,那就是扭转当下社会的精神状态,改善国民的整体品格,提升全社会的精神素质,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塑造社会良知、养成一代新人。
 人文教育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只要我们本着“服务育人”的出版宗旨,以读者是否需要、认同、喜欢、热爱为选题策划的决策杠杆,就一定能够制作既适应读者需求、又符合时代潮流的优秀出版物。当然,出版决策是一项理性化的活动,如果缺少理智的制约,不顾自身条件地跟风运作,其实施效果也未必如意。必须牢记,即便是一个好选题,其实施与经营成功仍然需要诸多条件,并非可以侥幸获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02-02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