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书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书评
2005-08-08 16:34:38  来源:  
 
 作者简介

 李士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3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3年在日本千叶工业大学从事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研究工作。现为黑龙江省优秀专家,国家模糊控制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编委。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6项,发表论文80余篇。编著教材与专著4部,其中《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并跻身于十大领域中国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0部专著与译著排行榜。目前主要从事模糊控制、神经控制、智能控制、智能优化算法、非线性科学与复杂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书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该指出,传统的基于二值逻辑的精确数学对于描述自然界及工程技术领域大量存在的模糊现象、模糊概念、模糊信息等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美国Zadeh教授1965年发表了《模糊集合》的开创性论文,为应用计算机模拟人脑模糊逻辑思维,应用模糊集合定量刻画模糊概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模糊数学创立以来,在国内外出版了许多有关模糊数学集合的书籍,满足着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然而,目前国内这类书籍中有的过于理论化,使得读者难以入门,有的内容不够全面,有的出版较早内容不够新颖等。李士勇教授编著的《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一书吸取了国内外同类书的长处,克服了上述的不足。因此,该书具有下述特点:

 1.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而新颖。全书内容反映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成果。既包括了模糊集合论的基本内容(模糊集合及其运算、模糊矩阵与模糊关系、模糊逻辑与模糊推理),又包含了模糊集合的新理论(模糊立方体、子集度与子集度定理等);既有理论内容,又有应用实例。

 2.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本书内容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章)作为模糊数学基础内容;第二部分(5~11章)属于模糊数学的工程应用;第三部分(第12章)属于模糊数学的理论问题。这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模糊数学发展中从理论到实践又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同时,本书的内容安排,不仅层次分明,而且也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3.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本书作者从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的高度来分析基于规则的模糊系统的特征。这样就在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系统三要素(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和模糊系统的三要素(模糊集合、模糊关系和模糊推理)三者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模糊系统模拟人脑模糊逻辑思维的本质特征。上述思想反映了作者学术上的创新性。

 4.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全书语言流畅,注重启发读者思维和突出辩证法,特别注意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因此具有可读性好的特点。

 该书除了包括模糊数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基础外,还介绍了它在模糊决策、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式识别、模糊故障诊断、模糊逻辑控制、模糊系统辨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这对于推广模糊数学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网站2005-7-15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