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晋商的美德 (解维汉)---北大社《山水中国•山西卷》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晋商的美德 (解维汉)---北大社《山水中国•山西卷》
2006-03-21 17:20:08  来源: 北大社网站2006.3.15 
 
 “走咧———”,近期随着央视《乔家大院》连续剧的热播,每天晚上都能听见乔致庸东家吼的这么一嗓子。如果说以前晋商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概念化的群体,现在则是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了。

 乔家只是晋商中的一家。从《山水中国•山西卷》中看到,榆次常家、太谷曹家、祁县渠家、灵石王家,都是富足一方堪与乔家比肩的巨商。在那段晋商如日中天的岁月,以晋中平川五县为主的晋中商帮,贸易活动曾享誉京师、连通四海、远涉国外,全盛时期在全国近百个大中城市设有商号400多个,遍及钱庄、当铺、绸缎行、茶行、药行等业。白花花的银子从四面八方汇向晋中,一幢幢雄伟宅院拔地而起。“金太谷,银祁县,榆次多的是米和面。”那份富裕让贵为天子的清朝帝王都惊叹不已,至今,那些遗存晋商昔日辉煌的座座大院依然在为山西旅游业创造惊人的财富。

 晋商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除了勇于吃苦,埋头干事,善于经营等多重特点外,更和晋商的道德观念处事信条密不可分,我很看重晋商的“四德”。

 一是“俭”。勤俭节约是晋商的本色。客观原因是,山西境内山多川少,自然条件甚差,这种环境陶冶了山西商人不畏艰险,勤俭吃苦的精神。故历史上有“晋俗勤俭”的美誉。明代人对晋商和徽商做了一个对比,认为“新安奢而山右俭”。正因为晋商崇俭,曾一度富裕程度超过徽商。乔家大院大门门额上就刻有“俭德”二字,这两字不仅刻在门额上,更刻在晋商的心里。过去有人总说山西人抠,是“九毛九”,实际上这正是节俭美德的体现。最近中科院发布报告提出了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指数,并披露我国位列资源绩效最差国家。从这一点看,晋商的“俭德”并没有过时。

 二是“信”。守信不欺是晋商的成功之道。晋商认为经商虽然以营利为目的,但凡事应该以道德信义为根据,所以晋商把守信不欺作为经商准则。晋商认为诚信不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法宝,做生意不能有短期行为,而应该讲究长期效益,对待顾客,无论大小,一律以诚相待,销售商品讲究货真价实,绝不短斤少两,宁肯自己赔钱,也不让顾客吃亏。电视剧中复字号将伙计掺假的胡麻油降价作为灯油出售,并处分了责任人这一情节在历史上实有其事。这样做商号虽蒙受了损失,但信誉更为昭著。还有一家票号,一笔数千两银子汇票无人兑取,票号花了很多精力才得知这位商人已经去世,便特地通知其儿子前去兑取,消息传开大大提升了晋商的口碑。

 三是“让”。晋商的自甘忍让是出了名的。乔致庸就有一个“糊涂海”的绰号。他做过很多亏本生意,吃过不少亏,都肚量很大,信奉吃亏是福。电视剧中有乔致庸长途贩运茶叶担心有损耗,关照把茶砖制成1斤1两,按1斤出售,这也是乔家真事。当年包头有面粉商偷斤缺两,做昧心生意,乔家复字号却不动声色,悄悄在秤上做手脚,卖出1斤面粉,实重1斤1两,居民发觉奔走相告,纷纷光顾复字号,欺诈的面粉商号门庭冷落,复字号的新店面却扩充了许多。

 四是“和”。电视剧里乔致庸在高粱霸盘中赢了达盛昌,并不乘胜追击,致对手以死地,而是以德报怨,情愿回收10万两银子的高粱,解了对手的燃眉之急。他的理由是,山西商人不应该搞窝里斗,应该抱成团,以和为贵。一家有难,大家帮衬,不以邻为壑,落井下石。实际生活中,乔致庸不仅团结了大批客商,尤其对经营不善的商家更为宽容,对那些亏了本无法还债者,对方拿什么抵债都不计较,还不了也不逼迫,从未因债务纠纷打经济官司,始终与客户不伤和气。这些商家缓过劲后都会对乔家心存感激。

 乔家大院里的百寿图屏风上有一副左宗棠撰写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这类克己崇德的信条已不仅仅是乔家世代恪守的古训,更是整个晋商立身处世的座右铭了。(西安日报2006-03-15)

 来源:北大社网站2006.3.15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