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洪重光 魏秀云 刘军(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07-26 11:05:05  来源: 《大学出版》2006.02 
 
 高校教材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极大地满足了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确定,高等教育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由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促进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实施工具——教材,在编写、出版和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体系、内容、选用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就表现出来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的思考是回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来,即由有序稳定的发展到无序失衡,再由无序失衡到新的有序稳定,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次循环都达到比前面更高的水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材出版使用的发展和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教材的出版组织工作,从最基本的观点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建立高校教材评审、流通和宣传相结合的体系
 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分析各种教材的较低质量重复出版问题,都是和现实的出版社经济效益和编者的名利息息相关。怎样优化配置出版社资源,提高优秀编著者的积极性,平衡教材出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要反省的重要问题。建议学科学会和专业委员会把高教教材建设作为一个重要项目,组织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的一线教学教师、本专业的学生,对现有的正在使用中的教材进行评审,讨论现有的教材存在的问题和评出可推荐的优秀教材,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计划。学生是教材最终的使用和受益者,也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使用过教材的学生应当对教材的质量有最客观的感受。正是使用过教材的教师、学生评审出来的结果,一定具有代表性意义。在评审的基础上,联系教材的出版社、高校教务处,对优秀教材的流通、宣传和使用工作进一步落实,例如在举办教材应用展览中,有针对性地对优秀教材进行细致对口的宣传和推广;召开教材推广会,由主编教师对教材进行介绍和试讲等。这样由学科学会、专业委员会组织,出版发行单位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共同建立的高校教材评审、流通和宣传相结合的体系,使使用教材的教师在众多教材中充分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教材出版现状,沟通教材编写者、出版者、使用者的信息,提高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的发行量,既对出版社出版优秀教材起到促进作用,又可以尽量避免出版社出版职称教材、快餐教材。
 2.出版社要着眼自己的特色,建立教材专业出版体系
 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都是按专业出版,受国家出版总署的制约,市场竞争观念较淡化,但又因为有计划经济的保障,质量意识、专业意识强,编审程序规范。而目前各个出版社逐步按市场经济对出版物的出版进行新的组合,扩大了自己的出版范围,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淡化了自己的某些优势,一些为了先行占有市场的教材快速出版,使得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出版高校教材的出版社,首先应该针对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的专业出版体系,即出版社要强化自己的出版方向。建议出版社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对自己已经出版的优秀教材,建立长期的再版计划。通过对已出版教材使用情况的跟踪随访,大量收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在组织再版时,和主编教师及参编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分析教材的不足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比同类教材的不同特点,使再版教材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有效策划优秀教材的系列化问题,包括教材系列配套: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配套ppt课件、电子版延伸教材等。出版社要对自身的专业特色、专业背景、管理体系、出版资源进一步了解和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专业教材的使用要求,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专业出版体系。这样,出版社把教材出版重心,放在出版优秀品牌教材上,避免盲目出版和短期出版行为,为发行、推广和宣传优秀教材提供自己的优质产品。
 3.培养教材编写作者群
 对出版社来说,这是一个老话题。一些出版社在策划教材确定主编时,通常是寻找学科中较有名的专家教授来组织;出版翻译教材时,也是由学科的领军学者牵头,这样可以达到出版要求。但是,科研教学的带头人通常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要不断地做管理、评审工作,工作繁忙,要想潜心编写教材,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大多数的专家都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多年完不成书稿,以及导师使用研究生写稿和翻译的情况。出版社不能按时完成策划书稿和书稿中没有吃透概念或以讹传讹的现象时有发生,教材中使用多次翻版缺乏精美的图片也是常有的事情。要策划出版优秀教材,对于出版社来说,培养教材编写作者群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出版社不仅要依赖学科带头人,更应当走进院系,有针对性地调查和访问,了解一线教学的教师的能力、想法和要求,对自己的作者群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培养;组织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中对教材编写更加具有特长和用心的作者,特别是要在院系中发现和扶持热心教学研究、重视教材建设的作者。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和学科中公认的知识,编写好的教材关键是作者的用心。例如,吴庆余教授在20年前去美国时就萌生了要让中国学生也能使用精美教材的想法,他在参考多本国内外优秀教材资料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辛苦工作,编写非生物类专业类的《基础生命科学》教材,是一本好看好读的书。这样潜心教材建设的人才,他们能依照教学双方的使用要求和心理需求,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内容、体例上有自己的创新。出版社按照自己的专业特色,有方向、有计划地组织、发现、培养和支持潜心教材建设的人才,为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作者资源。
 4.强化大学出版社的高校教材出版方向
 大学出版社是以大学为根基建立起来的,大学出版社的建设发展与大学教学科研紧密相关,大学出版社的服务对象之一是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大学出版社所具有的出版优势正是所属大学的专业特色,大学出版社能最直接地利用高校教材作者的资源,大学出版社在教材的策划、编辑、审稿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随着高校的招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教材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大学出版社在占领市场的同时,有义务、有责任、最直接参与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管理,让更多的优秀教材进入高校。因此,把出版高校教材、科研著作作为首要任务的大学出版社,要强化自己的出版方向,目的明确地把工作重点放在高校教材出版上。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申报情况也已经表明,高校教材的主编单位全部都是高等院校,出版单位中各个大学出版社都占有一定的比例。重新审视教材出版工作,大学出版社要把它当作出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结合目前的市场形势,从质量、速度、成本和服务方面着手,大学出版社要立足高校教材建设,把握住现有的优势,把教材的出版工作进一步做好。
 5.出版数量少、品种多的短缺教材
 近期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和河南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有一些专业课教材、研究生教材、实验教材因数量需求少,教师通常使用自编教材、讲义。有些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不能满足课程体系的更新以及新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要求。还有一些新设专业,也缺乏可以选用的教材。这些教材确实是需要更新出版的。大学出版社在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要兼顾这部分教材的出版。在高等院校目前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过程中,教务处、教材建设委员会等机构也对自编教材、讲义及新设专业的教材出版给予重视。大学出版社有责任和义务协助高校的这一部分教材建设。大学出版社对使用数量少的短缺教材不要一概拒绝出版,应考虑和高等院校教材建设有机地结合以及新专业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按数量出版的经验,将出版成本控制好,做好这部分工作,也能使出版社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得到提高。
 6.借鉴美国教材出版多样化的方法
 我国的高校教育有自己的办学规律和特点,教材的出版发行和选用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出版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教材出版方式,对我国的教材建设会有提示和帮助。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具有面向大学的服务事业部,从事图书教材的销售工作。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也和康奈尔大学同样具有大学直销的书店,是大学的重要收益部门。直销书店中有一项引人注目的业务是订制出版,即按教材的使用需求进行印刷。其特点是,在协定解决好有偿使用版权问题的基础上,只将教材中必要的部分(即按需求量身订做教材)印刷。资料由授课老师从正式出版的教材、图书、杂志、报纸等各种出版物中遴选。上述大学的订做教材使用量超过总量的10%。这是因为优秀的教材修订周期一般都要在4-5年之久,教师经常会考虑把学科最新的内容放入教材中,特别是紧跟形势的社会科学及经济类、农业生产实用类同各个领域创新结合的教材,很多内容来自最新刊登的论文杂志、新闻等。国内高校中同样的情况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有许多教师从多种教材中提取自己需要组织教授的部分,组成自己的教案。如何满足这一部分教材的需求,扩展出版社新的服务领域,也是大学出版社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教材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艰苦而又复杂的基础工作,要求社会有关组织机构、高等院校、出版社、发行流通系统等各个方面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目前我国的高校教材的出版发行有了很大的发展,正是各种问题充分呈现、优质教材脱颖而出的新的转机时期。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市场需求的特点,以及考虑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对教材建设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作出仔细的筹划和合理安排,才能保证教材建设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来源:《大学出版》2006.02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