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资源效率与生态规划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资源效率与生态规划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08-15 15:35:23 来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文经管分社白杰供稿2006.8.15
前言
中国正处在有史以来人口基数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以及迅速发展的重工业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继续坚持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甚至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
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推进发展中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也提出:“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要突出抓好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降低重要原材料的消耗工作。要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的号召。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可以看出,中央已经将循环经济这种崭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落实科学发
*本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案例科研工作完成于2003年,当时以2005年为规划近期目标,2010年为中远期目标。但考虑到作为教材的适用性,本书第6、第7、第8章的案例部分涉及规划目标的内容大都以2010年为目标年,只有部分指标考虑2005年。展观的基本措施,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能再有任何忽视和疏忽的程度。同时也说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上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当然,仅仅中央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能够付诸实施的技术支持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循环经济是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和能源,因此,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资源效率低下、环境承受力减弱的现状,“3R”[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原则在中国得到快速推广与应用,尤其“减量化”是提高资源效率的最佳途径。
提高资源效率首先是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是提高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是把废弃物资源化,这等于增加资源的总量;最后是为减量而再设计,包括重新设计工业生产过程以减少能源和材料的使用量,对技术和产品的再设计,增加材料的使用率。因此,做好规划和设计是资源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
对以上这些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构成了本书的指导思想,并归纳如下图,希望能为读者学习和研究作参考。
[1]资源效率与生态规划管理前言[3]全书的指导思想和框架
本书从1999年该研究领域在国内开创时酝酿,到2001年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重大项目(CIDA Tier 1)“中国沿海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课题研究给予资助时开始构思,到今天成书。因此,本书的资源主要源于该项目研究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的研究成果。本书是我及我的博士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据各自的研究重点,我们分别承担了本书中的各相关章节,内容安排如下:武春友负责总体设计与结构安排,包括编写、组织、总编和总审,并主稿第4章和附录。第1、第2、第3章由杜晶、邓华主稿,第5、第6章由曲英主稿,第7章由李卫主稿,第8、第9章由孙岩主稿,第10章由卢小丽主稿。在素材性草稿集合后,由我的博士生秦颖、谢凤媛和邓华协助完善修订并统稿。
本书参考了许多文献和案例,借此向参考文献和案例的作者表示衷心谢意。书后虽然列出一些参考文献,但恐有疏漏,考虑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武春友2006.2.21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文经管分社(经管、人文、法律、艺术)白杰供稿2006.8.15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