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还原真实的爱因斯坦(丁公藤)---《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还原真实的爱因斯坦(丁公藤)---《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09-12 15:02:17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网站
爱因斯坦的大名家喻户晓,由于名气太大,早已被符号化了,突出印象就是“相对论+一个蓬乱白发的科学家头像”。事实上爱因斯坦不只有荣誉光环。方在庆主编的《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用白描的手法,按历史顺序,用历史图片展示了真实的爱因斯坦,反映了他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1905年被称之为“爱因斯坦奇迹年”,他发表的六篇划时代文章,彻底改变了人们在多个领域内的传统观念,开创了量子理论、相对论等学说,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开端。相对论光环之下的爱因斯坦由人而神,成为人们眼中长相奇特、性格古怪的科学天才。然而,隐藏在符号化脸孔之后的爱因斯坦其实是个集合多重社会角色、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甚至他婚后也有过婚外情。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爱因斯坦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还自己学会了弹钢琴。当他开始对某个科学问题进行思考时,常常将音乐作为一种手段。爱因斯坦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和教养问题。父亲爱好文学,晚上经常向家人朗诵席勒和海涅的作品。母亲谈一手好钢琴,把音乐带回家中。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的天赋来自父母,爱因斯坦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是好奇心、顽强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有怪癖性格。童年的他性格孤僻,爱幻想。上大学期间,因没有太多他感兴趣的理论物理学课程,爱因斯坦常常逃课,上学的时候并不用功,主要通过自学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爱因斯坦一生的工作与风格中存在一些显著的,令人困惑的对立倾向。这种对立所产生的张力或许就是爱因斯坦创造力的源泉。一方面渴望得到权威人物的认可,另一方面,反抗权威,向权威人员表现极大的独立性。他说:“对权威的愚忠是真理最大的敌人。” 爱因斯坦一生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拒绝接受各种未经思考的社会准则。他尤其嘲讽一切形式的浮华和排场。书中还披露了一段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交往的轶事。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是同时代的两个最有名的犹太人,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改变当代和未来,共同的反战立场曾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但爱因斯坦内心里对佛罗伊德的学说并不相信,甚至还有些直觉的反感。弗洛伊德曾于1927年1月17日给爱因斯坦写信,希望给他做心理分析,爱因斯坦草拟的回信中表示:“我很遗憾不能满足您的愿望,因为我愿意在一个还未被分析的暗处呆着。”1936年他竟给后世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后辈们:如果你们的所作所为不能比我们现在和以前的行为更加公平、平和,尤其是更加理性的话,那你们就要等魔鬼来带你们走了。”
爱因斯坦的人生历程充满坎坷。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向许多学术机构发出了求职信,都石沉大海。以至他对失业状态很难过,一天天感觉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方向。他压力很大,担心会成为父母的累赘。待业两年时被迫在报纸上登求职启事,愿意当家庭教师。经过多次挫折,终于找到一份在中学代课的临时工作。不久又失业了。后来在专利局找到工作,才算艰难地踏上职业生涯。一生中还时时受到死亡威胁。鉴于他对世界政治的公开表态,他得到多次警告,他的名字也出现在欲杀名单中。他被迫从公众生活中隐退,取消讲座和演讲,离开德国,甚至不断延长在国外的逗留时间,以躲避日趋紧张的政治气氛,还退出普鲁士科学院。纳粹分子加紧对爱因斯坦的迫害,抄了他在卡普特的家,还出五万马克悬赏他的首级。对此爱因斯坦没有屈服,他在最后的演讲中说:“今天我以一个企图以最严肃的态度来客观地考察事物的人来向你们讲话。我所追求的东西非常简单,我要以我微弱的力量,冒着不讨任何人喜欢的危险,服务于真理和正义。”
爱因斯坦与中国有过短暂的数日之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在远东之行途中两次过访上海,掀起一阵旋风,其科学成就及个人风采为中国学界所仰慕。1922年11月13日,他初到上海,受到张季鸾、于右任等设宴款待,次日凌晨便登船赴日。同年12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诚邀爱因斯坦来华讲学。但12月31日,爱因斯坦返欧途中二访上海,并公开演讲相对论,但未能赴北大讲学。在他来沪前后,中国报刊刊登有关他与相对论的文章不下百篇,书籍15种左右。
许多人都会提这样的问题,同一时代科学家很多,为什么只有爱因斯坦开创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一生告诉我们,当别人在动荡的生活环境里随波逐流的时候,他却紧紧把握着生命的舵轮。
(《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方在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定价:38.00)(来源:《西安日报》2006-09-12)
转摘:北京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