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张舜徽集》:一代国学大师的传世之作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张舜徽集》:一代国学大师的传世之作
范军
2006-10-24 12:39:48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供稿2006.10.24
张舜徽
先生(1911—1992)是一代国学大师。新版《辞海》“张舜徽”条如是介绍:“中国学者。湖南沅江人。崇尚乾嘉朴学,治学以文字、音韵、训诂为根柢,长于版本目录、校勘、考据,在经学、小学、史学诸领域均有成就。曾任兰州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中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学会第一至第三届会长。著有《
广校雠略
》、《
中国文献学
》、《
郑学丛著
》、《
清人文集别录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说文解字约注》、《中华人民通史》等。”
博大精深、著作等身的
张舜徽
先生一生出版著述二十余种,含遗著近千万字。他在《八十自叙》中自我总结说:“余之治学,始慕乾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以理群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张先生自学成材,在治学上走博通之路,赞赏通人之学。他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了大量论著。这位全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其研究涉及文献学、文字学、经学、学术史、哲学、史学等诸多方面。
著名学者蔡尚思称
张舜徽
先生为有学问的通人,是建国后在世的极少数几个国学大师(另有钱穆、柳诒徵等)之一。香港曹聚仁认为
张舜徽
经史之学成就实在如雷贯耳的钱穆之上。北京大学王余光则认为,在古典文献学领域,张先生的著作构建了学科思想、方法与研究规模,并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范式。北京师范大学的徐梓把
张舜徽
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中,与陈垣并列为现代总结性史学(与批判性史学、建设性史学并列)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王宁则称张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创获极多,诲人不倦,堪称楷模”。陕西师范大学赵吉惠盛赞
张舜徽
先生清代学术史研究成就,指出他的此类著作博大精深,富于原创性新见解,自立门户,自成一派,堪称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家;其深度和广度,都足以与梁启超、钱穆的清学史研究形成鼎足互补之势,值得我们做认真的比较研究。而华中师大
刘筱红
博士则以《
张舜徽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为题完成博士学业,其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得到学界好评。原国家教委古籍委称张先生为“海内大家”。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说张先生去世是“巨星陨落”。张先生的学术影响及于日本、台港及东南亚地区,仅在台湾一地翻印出版他的学术著作就有十多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多年酝酿、筹划,在张先生生前同事和学生——历史文献研究所诸位老师配合下,终于从2003年启动《张舜徽集》的编辑出版计划。2004年3月,文集第一辑五卷七种以整体形象、崭新面貌亮相。它们包括:《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
清人文集别录
》、《清人笔记条辨》。《文集》每卷后均附有张先生已出版的著作目录。张先生的这七种著作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的精品,堪称传世之作。《张舜徽集》第二辑五卷(包括《周秦道论发微》、《
郑学丛著
》、《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清儒学记》、《
爱晚庐随笔
》)则于2005年12月面世。这里仅以《
中国文献学
》和《
清人文集别录
》为例略加说明。
《中国文献学》是作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在文献学研究上,“这部书的出版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它标志着中国文献学的最后确立”(北京大学王余光语)。该书将文献学的理论进行了一次系统总结,构建了中国文献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包括文献学理论探讨、文献研究、文献整理研究和文献学史的总结。在此书问世后,作为配套用书,作者还编选出版了《文献学论著辑要》。作者在这里所建构的文献学理论体系,对以后文献学的发展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各种各样的中国文献学著作、教材,无不受到了《
中国文献学
》的影响。
《
清人文集别录
》上个世纪60年代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一版再版。著名文学史家刘永济曾说:“不意吾家中垒(指刘向)遗风,复见今日,为之狂喜。”又说:“非有渊博之学,鸿通之识、,不足以成此书。观其评骘学术,论而能断,即足见其有学有识矣。况其文笔雅健,又非常人所能逮;今人具此根柢者甚罕,能读此书者已不多矣。”而史学家顾颉刚在给作者的信中也称赞说:“先生所作诸书,示学者以途径。启牖之功,实在张香涛(即张之洞)《輶轩语》、《书目答问》之上。然彼二书,对我辈之效用已极巨。先生别白是非,指明优劣,上绍向、歆之业,下则藐视纪昀之书,其发生影响之大,固不待言也。”张先生除了《
清人文集别录
》外,另有《
清人笔记条辨
》、《
清儒学记
》等有关清代学术史的著作多种,其学术水准、内在价值当在梁启超、钱穆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之上。但就像刘永济,还有李学勤等专家所言,现在“能读此书者已不多矣”,因此一代学术大师的成果并未得到更多的、应有的关注与研究。我们相信,随着近千万字《
张舜徽集
》的陆续问世,一代国学大师会在学术的殿堂里将会得到他应享的尊荣。
这里我们不妨借用几位学者的挽张先生联来结束这篇短文:“著作等身,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文献宗师,弘扬民族文化领路人。”(杭州大学 仓修良)“万世文献方家,英灵永寂;一代国学大师,宝典长存。”(山东大学 冯浩菲)“学贵博通,冶经史子集于一炉,初月上书台,海内皋比堪屈指;心游费隐,越古今汉宋而独造,幽兰托毫素,黉门薪火有传人。”(武汉大学 唐明邦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9)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供稿2006.10.24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