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从当代文学看文化奇观——评《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从当代文学看文化奇观——评《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
高辉
2007-09-05 15:31:16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
认识
樊星
老师很多年,也算是他的资深学生了。本科他就给我们开过课,读研了又有幸投入其门下,真正成为“樊门弟子”。当得知《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的出版时,我衷心为樊老师感到高兴。
《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中的很多内容我是熟悉的,毕竟这本书是由给研究生的课堂讲义充实润色而来。但这本致力于文化推广普及的书,又绝然不同于那些枯燥乏味的学术理论著作。
首先是本书倚托的广阔文化背景能够加深我们对于现在这个社会的认识。正如一位批评家所说:“樊星无疑是少数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了位置的当代文学研究者之一。”樊星老师在当代文学研究中一直致力于构建文化视界,“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和他对人生的深刻认识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这句他用来评论鲁迅的话也是他努力的方向。看完本书,你会发现,站在文化的大平台上,能让你视野开阔,对众多的文学作品枝蔓进行清晰的梳理,同时为各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寻求其文化根源。性别文化、代际文化、神秘文化,都是我们每个人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去书中寻找属于你文化记忆中的那份经历和感受吧,你会领略到当代文学的巨大魅力。我本人就很喜欢《代际文化和地域文化重叠》一讲中关于海派作家代际划分的阐述。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本书也提供了许多研究的话题,宜于开启思路。
其次,本书风格是流畅清亮的。樊老师一直以他特有的散文诗风格的语言写评论文章。他向来反对堆砌辞藻,炫耀新词怪词。他的文章条分缕析,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他的语言又相当灵动活泼,甚至常常透出幽默。在他的论著中,你能感受到敏锐的文学感知力:他能在同一类型的文章中辨出细微的差异,也能从纷纭的作品中浩气十足地提炼出理论之精髓。由于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他能带领我们自由穿梭于古今、中西,享受不同时空思想契合交汇的精神愉悦,领略当代文学背后文化资源蕴藏的丰富性和无限可能。
看他的书,你会为他熟悉大量作品而叹服。樊老师做学问十分勤勉,他阅书无数,熟识文学史,对作品如数家珍,再加上记性好,反应快,研究成果自然不凡。他的研究并不急于创建流派,也不急于套用某种时兴理论,而是真正沉下心来,深入文本,拿作品问话,向作品要答案。这也间接否定了一味套用西方理论的做法,那样可能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当代文学实情,如本书中指出弗洛伊德理论与中国当代作品中“审父”现象相悖的情况。
樊星老师的批评一直强调两点:“理论是灰色的,而文学之树常青”、“文学即人学”。他始终坚持学者本色,确保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肩负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不故弄玄虚,不以新奇致胜。他的批评立场不是居高临下,也不卑躬屈膝,而是尽量设身处地去理解和感受,给作家作品以公正评价。从论著中,你能看到批评者对当代文学发展关切的心灵,对文学背后社会大环境的积极价值导向。作者对当下现实的热情如一条潜流,隐伏于文底,激荡着读者的心。
还有就是本书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课堂实录的原生态,他明快自如的授课节奏,大大增强了学生和读者的接受性。可能由于樊老师是师范出身,因而课堂技巧丰富,对课堂节奏拿捏得很准。他授课时常用的一句话是:“由此引出的一个话题是……”就是这样,虽然不乏枝杈生发,但又能马上回到主题,井然而不失自由,由此产生一种立体、多维的效果,常常引人入胜。
最后我不得不提的是樊老师作为一位学者的人格魅力,这是他论著所有光芒的放射源。有幅画面一直定格在我脑海中:课堂上的樊老师左手优雅地背于身后,右手夹根粉笔,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神采飞扬,从容而自信。下课后总有一群小女生仰慕地围在他身边,提出各种疑问。樊老师永远都那么彬彬有礼,亲切和蔼,令人尊敬。虽然书本不可能形象地再现课堂,但人格魅力依然透过字里行间绽放出光彩。那就是他严谨的治学之风和人文关怀情感。
相信本书作为樊星老师当代文学研究征途上的一部著作,将给众多喜爱、关心当代文学的人们以智慧的导航和心灵的启迪。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2007-4-16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