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编大学德语》系列教材介绍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编大学德语》系列教材介绍
2007-09-20 09:19:22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网站 
 
 《新编大学德语》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德语教材。该教材根据《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版)编写而成,以高等学校初学德语的本科生(非德语专业)为教学对象,同时也可作为德语语言培训班的基础教材使用。2000年本教材被教育部定为“新世纪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大学外语类重点项目;2002年列入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

 本系列主教材共分四册,主编为同济大学德语系朱建华教授。

 主教材和教师手册的参编学校为: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主教材均配有MP3(随书附赠),磁带(单独定价)。本系列教材还配有词汇练习(单独定价)、阅读训练(单独定价),作者分别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的大力支持,歌德学院专家Jürgen Gerbig, Brigitta Grau-Günther, Ulrike Albrecht先后参与了本教材的审稿和定稿工作,从语言上保证了本教材的准确与地道。来自全国高校的多位德语老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使本教材更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的习惯。2001年7月、2002年1月和2002年7月,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分别召开了审稿会,审定并通过了该书稿。参加审稿会的人员除各册图书的编者外还包括:张书良赵仲、吕学龄、顾士渊、朱小安、王瑞芝、洪启智、周正安、翟永庚、刘华清、赖志金潘亚玲、权翠联、叶向平、杨艳华、应素芳、刘志敏、陈丽江、Hans Simon-Pelanda、Ulrike Albrecht、王芳

 《新编大学德语》在新的教学大纲各项规定及量化指标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根据大学德语总学时不少于280学时的要求,本教材按照每周4学时的教学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第一册、第二册较侧重听、说训练和口语交际活动,同时基本授完基础语法。第三册、第四册在继续加强听、说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阅读量,进一步提高阅读、翻译、写作等综合运用能力。

 每册均有十个单元,在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的原则下,选取了与德语国家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最佳语言样本。

 对话形式是课文和练习的特点。为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尤其设计了结合语境、便于操练、篇幅短小的多种社会场景的交际型练习,以便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反复操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学习中交际,在交际中学习。

 语法现象自然渗透到各个主题中,并为各主题服务。语法练习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语法介绍表格化、简明扼要、便于查找,对学生的自学有指导性意义。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单元提供了与主题有关的网址,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学德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语交际能力,而《新编大学德语》在编写过程中学习、研究并吸收了许多德国原版教材的最新思路和方法,版式设计也力求新颖、清晰,既便于教师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也引导了学生运用所学的德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交际活动。

 本教材项目的完成将对我国大学德语教学的课程改革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围绕当前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思路,通过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整个大学德语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