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连接历史与明天的桥梁—评《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连接历史与明天的桥梁—评《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社
作者: 肖 庆
2007-09-28 12:50:56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网 
 
 2006年6月,由张凤铸教授主编的《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一书付梓出版,这代表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张凤铸教授对中国影视研究领域的又一贡献。

 虽然中国电影的历史已有百年,电视剧的历史也有近半个世纪,但是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的原因,中国影视理论的发展并不完善和成熟。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的影视理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长足进步,在借鉴国外电影电视理论的同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依托中国国情的电影和电视理论。这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和电视实践领域快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的电影电视理论研究者心血的结晶。
 然而,实践的变化迅捷得超出人们的想象,21世纪似乎真的成为了一个分水岭,将历史与今天隔开——信息时代到来了,数字时代到来了,图像时代到来了,大众文化时代到来了……在整个人类历史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色相时,视觉文化以其直观、感性而又富有想象和变化的特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主流,影视文化必将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历史的价值并不只在于博物馆式的记忆,还在于它是新的历史诞生的根基。鲁迅先生说:“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预测将来,洞若观火!”我们如何在纷繁芜杂、瞬息万变的现实中管窥明天,如何从中国影视的实践和理论的历史中寻求根据,结合现实,以便进行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革新?桥梁的作用是必要的,这桥梁就是对于历史的分析与判断,对当下具体操作的剖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得出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论见解。《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一书正起到这样一座桥梁的作用。

 该书的学术特点和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对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历史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和归纳,针对每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时代背景、创作理念以及相关理论的深入分析,并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提摄。社会-文化-审美文化-影视审美文化,这是一个从大到小依次具体化的研究领域。社会是文化的背景和语境,文化是社会的表征,审美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个案或“场”(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语),而影视审美文化则成为其中的“次场”。可见,对一个具体历史时期的影视文化的理论研究无论如何都不能规避对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的剖析。《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一书在这一点上始终注重理论剖析的根源性,从史实和实际出发,因而保证了书中对于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理论的阐释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体现出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如果说中国影视文化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那么,沿着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足迹,寻求影视文化和影视理论的发展脉络则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历史如此,当下和未来亦然。

 其二,构建出全方位、多角度和整体性的研究格局。由于对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理论进行纵向关照的涵盖面极广,在理论界定、目标定位以及章节设置上必然存在很多难点,因而难度是较大的,然而,《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中国影视艺术理论的整体建设中,该书开拓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颖的全方位视角,分别从“电影篇”和“电视篇”两个部分全面地纵览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走过的发展历程。“电影篇”第一次以中国电影导演“代际说”的划分方式,梳理了百年以来从第一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的创作特点和电影理论实质;“电视篇”则以初创时期的“直播观”、兴旺时期的“借鉴观”和成熟时期的“本体观”这三个阶段作为划分依据,全面而又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电视剧的创作轨迹以及理论探索的道路。全书脉络极为清晰,观点鲜明,整个格局大气磅礴而又精密周到。

 其三,独特的理论思考方式和文字语言形式。纵观全书,不论从章节的搭配、语言风格、还是文字表述上,质朴而又富有实效的表达方式始终是该书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与此同时,不同的作者参与其中,彼此不同的思想体系、思考脉络、思维方式和学理积淀又能很好地达成互补的功效,做到同中有异,在保证学术观点和论证的建设性、理性、学术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之上,体现出思路的开阔性和具体方法的多元化。

 其四,宏观与微观结合,点面俱到。在学术研究中,空泛或曰“大而无当”是大忌,因为那将消解研究结果的实际意义。对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理论的纵览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研究,既要求有宏观上脉络清晰的结构把握,又不能只陷于大的框架和术语中做纯粹形而上的抽象演绎。《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一书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为典型范例,采取个案分析和理性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来阐述理论,这不仅增强了学术著作的直观性和可读性,而且能够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对学术观点进行印证,从科学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探幽入微的工作是繁琐的,但是所收到的效果却是极佳的。本书涉及到中国电影电视剧每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时,都会对这一阶段的艺术特色展开剖析,显然,如果离开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艺术特色就无法被真正地揭示出来,而关于此阶段的电影电视剧理论也就成为了纸上谈兵。

 其五,立足史论而又面向当下和未来,对理论以及实践中的重点和难题作出了前瞻与回答。该书不仅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对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史创新性地进行了结构和梳理,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新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而且,还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对以往影视理论的具有新意的关照,对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走向以及如何面对、解决当下和未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判断和分析,这是该书所作出的额外的贡献。同时,作为一本建立在史料分析和理论梳理基础之上的理论著作,其启示性和前瞻性的论断也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影和电视剧在艺术教育和传播中的作用也日益举足轻重。新的时代产生新的实践,而新的实践则催生出新的理论。不论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上,还是中国历史与现当代的接轨上,起到连接作用的桥梁在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事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通过这种连接和融合。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一书在整理历史资源的同时,却能够不断吸纳最新的理论成果,关注创作实践的最新发展,并能够创新性对未来进行前瞻,使该书融史料的完整性、科学性、实践性、理论性、规范性和前瞻性于一体。唯愿这样的桥梁越来越多。

 理论研究的过程是清苦的,而真正的理论研究的成果则是丰硕的,“种籽撒向风中,知识任人收获”。这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他们最大的荣耀。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网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