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诗心的召引——浅评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广西师大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诗心的召引——浅评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广西师大社
姚达兑
2007-10-11 10:30:34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28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弥达斯国王在树林里久久地寻猎酒神的伴护,聪明的西勒诺斯,却没有寻到。当他终于落到国王手中时,国王问道: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在国王的强逼下,他突然发出刺耳的笑声,说道:‘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其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尼采《悲剧的诞生》
我们因是知道:酒神的后代们更加珍爱人类共同的苦难;并且,在他们看来,唯有当狄俄尼索斯的受难剧不停地上演时,观众们(诗的接受者)才因此从中受到宗教礼仪式的净化(catharsis)。诗的创造者(也同是诗的行动者)们,在蜿蜒曲折的绝径上,带着莫大的欢喜面对山峦层叠般的无常与苦难,阔远而嘹亮地歌唱。他们歌唱那最高的德性,拜倒在缪思的裙裾下,七弦琴上飘荡的是不断追求幸福的心律。他们用此同样的方式,拥抱真理附带而来的痛苦翩然起舞。因为那些美好的德性啊,必将因此而传承下去!
一个韵,便是一段独特的心绪,因个人的自主审美感发而来;一个典故,附着多少共同的悸动,随不朽者的高贵精神召唤而去。便就是一个汉字,本身也是神圣凛然的历史。于是一个诗人甘愿付出多少年,守着一份执着,寻寻觅觅,只为了一首诗,一个韵,甚至是一个汉字。于是漫长历史的痕迹中,贾岛们总是推推敲敲,不小心又一次撞上了韩文公的车骑;李陇西诗囊备就,一路满载的诗句压弯了小驴。然而,几千年后在所谓新世纪新时代,如中魔咒般地,诗国的人们已不再写诗。诗被送进了冷冰冰的博物馆,并限上距离让人们如同考古学者一样观望。于是现今,徐晋如开坛说法。他如同盗火者,势必把那将熄的圣火再次引燃。那些远离诗的人们啊,营营役役地在金钱和物质的高塔之下兜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迷失了方向。但是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这样的召唤响起时,请如芭蕉层层剥尽,把黑暗中的诗心照亮,尽情地歌唱出来。
晋如兄便是正在召引的先行者,而此教程便是公开的门径。大道存于斯焉!必须要指明的一点是,此书有别一般学诗之教程,教人习诗之前,先引学诗者识得诗人须具之诗心、器识与胸襟。盖诗心者乃历代伟大诗人必具之器宇。“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却是屈骚源流不改;路漫漫而修远,为真理而上下求索。“性情之激烈”,实是漆园之思,哀生之沉痛;要求的是诗人应深具大痛大哀的性情,即龚自珍所云“哀乐过于人”者。龚氏之行为和诗篇同具以上两点。如果我们推溯远点,宋代有苏轼,唐代有李白。此三子,皆在诗心上同是庄骚并具,足堪为后世典范。诗人正因此种诗心而抒写出更接近最高德性的诗,如同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所证,此种诗因而比历史更富含哲学意味。亚里士多德回应了他的老师柏拉图关于诗无益于城邦的指控,回应的理由便是诗比历史更接近真理,而这种美德指向的是所有至高之好的知识。
晋如兄于教格律之先,引导学习者先找寻其诗心、性情,此是入门之正理。然而,一个好的诗人,必得懂得他的先辈诗人们的诗,当然也理所当然地要识得诸般诗艺。尝有人言,当代人无须再记得那些繁琐格律和使用古人才用的平水韵,尽可抛弃这些,自由写诗。然而,那是另一套话语,并非汉语诗的正宗。我必须赶紧声明,我不是卫道者。原因恰正是因为汉语的特殊之处,便在于用它写成的诗正好能在(可能这也是最好的方式)韵律间迸发出更深厚的意涵。此外,一个汉字自身上面还附带的诸多历时性的意义,而现代汉语里,单字单词的意义何其单薄,怎能足够表达人类的感情呢。本书第二、三编论诗说词之作法,于普遍性的规律当中隐含晋如兄所从之先辈诗人不灭的精魂,也因此并非仅是单讲冷冰冰的形式技巧,而有其智性识见和价值取向。格律不但是学诗者必须上的一个台阶,唯有此,才能说懂得汉诗之内在意蕴;但是,在诗心稍具、诗力渐雄后,诗人的写作可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书写,即使脑中无半毫韵律的想法,也能做得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为旁听过这门课、阅读过本书的学诗者,我其实要感激晋如兄,也应该写上诸多感想,然而,这些都毕竟过于个人化。那么,诸种教益也留予读者诸君自己深浅体会。因为阅读的体验同样是一个净化自我的过程,而学诗更是直接地带来了审美的自主性,它穿越了意识的深层之处,最终会使你的内心更加强大。
让我们回到前面提及《悲剧的诞生》中的小故事,那最美好的东西――不要出生,是永远没法得到的;而立即就死的说法,我们可以在叔本华的论述里找到了类似的两难选择:自杀或者从事艺术。因为艺术从本质上是对抗死亡的;而诗就是运用审美功能直接与伟大心灵对话或自我对话,扩充内在自我的强大直至伟大的人格,以对抗无常与苦难,甚至是对抗死亡。诗心的作用正在于此。
我想,这应也是柏拉图所说的爱欲引向:灵魂从人性向神性的上升过程。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28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