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评黄葵汶川震后诗集《汶川诗草 爱在燃烧》苏大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评黄葵汶川震后诗集《汶川诗草 爱在燃烧》苏大社
张炯
2008-07-25 15:26:02  来源: 苏州大学社刘敏供稿2008.7.25 
 
 《汶川诗草 爱在燃烧订购

 海南诗人黄葵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写出五十多首诗,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和报刊上发表。现在苏州大学出版社要为他结集出版。这是大好事!他嘱我写篇序,我自然不能推辞。

 汶川地震是本世纪初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其震度之烈,影响地域之广,受害人口之多,都超过唐山大地震。这是我国旷世的大灾劫!凶耗一出,全国震动,举世同情。它既是对我国人民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们的党和政府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与指挥下,人们从四面八方争先恐后赶来救援,打开被堵塞的道路,抢救被埋在废墟里的生命,捐钱,送物,献血,上自共和国的国家主席、总理、省委书记、省长、将军,直到千里之外赶来的军队、医疗队、消防队和志愿救助者,数百路救助大军都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进发,也包括国外的救助队伍。他们可谓争分夺秒,从地面,从水路,从空中,云集汶川及其周边的地区。这是民族的大浩劫,人类的大浩劫,也是民族的大团结,人类的大团结!其间可歌可泣、撼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事迹不胜枚举!在惨然变色的风云面前,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和军队,真不愧是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党和军队!他们团结一心,上下协力,共同去战胜降临于神州大地的灾难。而我们的作家和诗人自然也不能缺席,人民的作家和诗人自当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喜人民之所喜,伤人民之所伤,把自己的情感化为文学作品,化为动人的诗歌!报刊上已经出现过许多这样的生动感人作品和诗歌。黄葵同志也是这样的作家和诗人之一。他虽然生活在海南,离四川数千里之遥,而他的心却紧紧贴近四川,贴近灾区,他的众多诗篇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他的诗篇中,我们不仅看到那灾难的惨重,更重要的是看到人们战胜灾难的英雄气慨!他的诗以敏锐的感觉,强烈的激情,独特的构思和鲜明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汶川大地震的种种场面和图景,像《汶川的摇撼》:
汶川,八点零级的摇撼
撼疼了整中国的神经
汶川,一个特大的伤疤
从四姑娘山上滚落下来
打破了天府的悠扬和宁静
砸断了卧龙熊猫绵延千百年的美梦
路阻千山,电断万水
卧龙三镇顷刻与世横截

 短短几句便把大灾难的气势极精练也极有力地表现了出来。从他的诗中,我们看到“在这前所未有的三分钟里/每一个人的眼角/都挂着长江和黄河”;看到系着“红领巾”的胡主席来到“帐篷学校”握着灾后小朋友的“手”;看到温家宝总理悲痛的“眼泪”,“多么熟悉的小书包/总理亲切地提了起来/从聚源中学的废墟上/我们的总理沉重地托起/小书包里童年的甜蜜/和做了一半的少年梦想”;看到诗人用“白玉兰”、“橄榄绿”、“橘子红”这样的美好意象去赞美抢救生命的医生、军人和救护队员;看到“伞兵,一朵朵洁白的花/开放在并不蔚蓝的天空/飘向山沟,飘向渴望/在苦难的大地上竞相绽放”;看到“每一台手术都想让伤员走回家乡/每一顶帐篷都撑开一座天堂/每一个孤儿都有祖国这共同的家长”。

还看到那伟大的谭老师:
足下蹲着四个学生
随着教学楼的坍塌
你已准备好了,熄灭
生活的烽火轮在脚掌停转
然后用肩膀,头颅
撑开双手
拥抱了另一个大写的“人”字
面前空出小小安全的宇宙

 在黄葵的诗中,不仅有对坚强人民的赞美,有对罹难同胞的痛伤,更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充满光明的憧憬,有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奋斗的由衷歌颂。像《闪亮:汶川》一诗:
当繁华和歌声,猛然凝固为
废墟和泪水的时候,汶川
这个中国地图上芝麻大的地方
在民族的血脉里,迅速放大
汶川,自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就立马占据了整个国家的重要版面
抽也抽不开身,在电视里也发了芽
亡灵徘徊在天府上空
悲情倾泻在东方大地的角角落落
一片狭窄得疯狂的土地
汇集了一个国家的目光,全球的呼吸
家园倒塌了,废墟上
却升起森林的手臂
手手相挽,挽成河流,织成海洋
全华夏的爱,全民族的伤
已源源不断汇入岷江的河床
打破一个储蓄罐
飞扬未来一代又一代希望
伸出一只只献血的胳膊
五十六个民族握成一家
山是水的唯一,千载不分离
乡音是家园的唯一,万年不舍弃
在祖国的星空下,十三亿颗爱恋
正各自闪光,彼此照耀

 是的,从黄葵的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大爱,一种对于党,对于人民和国家、民族的大爱,也能够感受到燃烧在他胸怀中的炽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因而,他的诗虽然感叹灾难,却能使人怀抱希望;虽然描绘黑暗,却能让人感受光明;虽然哀悼死亡,却能使人永远热爱生命绵延!

 人们会为一切情真意挚而又意象美好的诗所感动,历史表明,只有那些真正与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呼吸,深刻表达人民心声并反映时代精神、历史脉搏的诗,才具有更崇高的诗美内涵,也才更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样的诗,它的情思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深厚的历史土壤里,并因被坚强的信念和坚定的理想所照亮,它更能震撼人们的灵魂,也更能升华和净化人们的灵魂。黄葵咏汶川大地震的十几组诗,虽属急就章,我以为正是这样的诗,我愿意向读者推荐,也由衷祝贺他的诗集的出版。
是为序。

 (张炯,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博导。)

 来源:苏州大学社刘敏供稿2008.7.25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