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天朗气更清——从《“惠风”论丛》第一辑出版说开去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天朗气更清——从《“惠风”论丛》第一辑出版说开去
谭振江
2002-09-10 13:49:31  来源:  
 
发轫于上个世纪之交,且经文体革命陶铸的中国新文学,是有别与古典的、传统的全新文学。它虽则只有短短一个世纪的历程,但就其容量和影响而言在中国文学整个历史流程中却具有特殊意义。百年新文学历经坎坷,却几度生机勃勃,并出现了若干繁荣时期。由于诸多原因各种文体发展并不平衡,比如诗歌等文体至今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人们仍在期盼着大手笔的临盆。新的世纪之交,当是理性地回顾和总结百年文学,理性地探讨文学发展规律展望文学前景、趋向的时候。基于此,故以名家论丛的方式(即“惠风”论丛),依据通常的文学“四分法”,对20世纪新小说、新诗歌、新散文、新戏剧分门别类逐一论之。

但问题是中国新文学的产生、发展、嬗变是与外来文化思潮、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以及本土文化潜在的滋养之间构成了复杂的交变互动关系。这给整体的、局部的评价都带来了困难。这就需要以一种纵深的历史视角勘破迷障,使论说既富有历史感又不乏现实启悟意义,这就需要有广泛影响的有实力的论家的参与介入。

说起“惠风”论丛的出版,它肇始于散文名家林非先生的单本论集。林先生在散文理论方面很有建树。他乃大方之家,当编辑提出出版其论集时,他慨然放弃报酬以助一弱社的。这本论集,孤本出版,首印4000册并未作何宣传,大行其畅,少有库存。正是受此启发策划了这一较为严整的论丛。于是便有了与《林非论散文》相匹配的《谢冕论诗歌》、《严家炎论小说》和《朱寿桐论戏剧》的出台。

林非先生研究扎实厚重、质朴清新,他对现代散文史,对散文本体论、范畴论、创作论的研究可谓开风气之先;谢冕先生飘逸、轻灵,充满诗性的智慧,他对“朦胧诗”及其后续思潮的研究,对整个新诗史的勾勒概述高屋建瓴、真率慧颖;严家炎先生对小说史的研究,对“五四”后小说流派尤其是新感觉派的研究,60年代对柳青的研究,以及后来对金庸的研究,素以严谨、细腻、圆润、深着而著称;朱寿桐先生师从于陈瘦竹、董健是新崛起的学人中的佼佼者,他27岁就以田汉研究而成名。他充满睿智的思辨对新戏剧、新文学社团和思潮的研究已见硕果。可以这么说,与时下浮泛的学风相向的是“惠风”论丛论家的论说具备了:无论对某一流派、某一现象的评述,对某一作家、作品的个案评价,还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文学的评估对若干时期甚至是百年流程所作的综论(总论)和评判,还是将上述评论与对某一文体运演流变历史过程的梳理都相结合、相印证、史论相生的共性特征。“论丛”无论是观点、视角,还是论说本身都持之有据、有理,摒弃了哗众之言、宏篇泛论、含糊之辞。“论丛”与市面上以史为主且内容庞大的同类文学论著相比,显得篇幅和价格适中,装帧精美,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便于读者接受。

本着既开放又相对稳定的原则,“论丛”尝试一种文体一家或多家论之的形式,张扬争鸣的风尚。现出版的第一辑主要侧重于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正在编辑出版的第二辑主要侧重于著名作家、诗人(王蒙、吴祖光、余光中、贾平凹)对文学尤其是百年中国文学及其创作的认识、理解、感受和体验。论家可论说文学本体的复杂多变,质疑传统的、经典的论断,谈论创作的感兴、困惑,探索文学的前景和趋向,评赏名家、名作……总之,论家可以较宽泛地的文体形式,将笔触伸入到文学现象、陈见陋见的背后,以新的悟识给读者启迪和资鉴。“论丛”的第三辑,考虑请一些中青年作家诗人谈创作、议文体,使论丛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王右军《兰亭集序》中有一佳句云:“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论丛就得于斯也。所谓“和为贵”,和畅则天朗气清,如沐惠风。如果书籍的组稿、编写、出版和发行和和畅畅,如果读者捧读都春天般沐浴着和煦之风,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娱情悦性的呢?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8.14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