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科学人生 大院士小故事 写在中国农大社《科学人生—中国农业大学院士风采录》出版之际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科学人生 大院士小故事 写在中国农大社《科学人生—中国农业大学院士风采录》出版之际
童云
2009-03-20 11:27:39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童云供稿2009.3.20
一直以来,提到院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便是一个个难懂的学术词语,一篇篇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出现的学术论文以及一部部无人能够匹敌的学术专著。但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的何志勇老师编著的《
科学人生
》这本书却向世人展示出了这些从来处在学术最顶峰的院士们作为科学家之外的别样迷人风采。
无独有偶,《
科学人生
》这本书中提到的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的十一位院士,刚好代表了我国不同年代成长起来的科学家。譬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完成学业,全心报效新中国的娄成后、曾德超、
曾士迈
以及李季伦老先生;譬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出来的
陈文新
、石元春、吴常信、戴景瑞以及汪懋华先生;譬如,“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武维华和李宁先生。从这几位院士看似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却可以从中概括出其共性。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深情地说道:“……这些共同的精神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从院士们的科学之路和风雨人生中,可以看出他们报国济民的崇高理想,历经逆境而失志不移的斗志,敢于创新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立足实践服务社会的工作态度,不计虚名浮利的人生态度……”。更有党委书记
瞿振元
为中国农业大学乃至中国拥有这些院士而自豪的情感抒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大学诞生了众多两院院士。在数十年的不懈追求中,院士们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他们每个人的血脉里流动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对未来中国的影响将历久弥深。”
作为图书出版工作者,最兴奋的事情就是经过自己的手出版的作品,是对全社会有益的图书。在这里,作者用可读性很强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院士都出身于名门,他们中也有来自农村,打小就在很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
譬如,作为烈士后代的女院士
陈文新
先生就是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的。甚至,因为当时湖南的风俗是女孩子不能下田干活,而不得不把她女扮男装地承担起男人才能去做的活计。也许正是这种艰苦求生的经历磨练了陈先生的意志,使她最终在这个一向由男人独占鳌头的科学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了不多的女院士中的一员。同时,更为珍贵的是,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向读者展示了
陈文新
院士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三次交往的难忘经历,以及与毛主席的合影和毛主席的亲笔信。可以相信,如果不是借助《科学人生》这本书,那么,这些珍贵的资料将只能是陈院士的终生私人收藏。现在好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再次欣赏到伟人的神采。
譬如,各种电影、电视以及名家的作品中多次提到的8年抗战期间,当时大部分学校都南迁,与此相关的种种场景描写,却是支离破碎让人不得要领的。但是,《
科学人生
》这本书,通过鲜活的李季伦院士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这段历史。不愿做亡国奴的李季伦院士用了1年多的时间,从北方冒死穿过日本人的封锁线,辗转到了当时的“陪都”重庆继续学习。现代人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李先生走的这段路,今天再重走的话,再怎么走无论如何也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啊!于此可以想见当时国破山河碎的情况下,国民举步维艰的状况。今天的众多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天天在研讨的就是如何对新一代的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实,院士们本身的经历就已经是一本本现成的活教材了。
还有娄成后、曾德超、
曾士迈
、石元春、吴常信、戴景瑞、汪懋华、
武维华
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李宁
先生的成长历程,不论是哪一位的成长史读起来都会让人受益匪浅,在此不再一一摘录。
我想,
何志勇
老师的《
科学人生
》这本书,好就好在是他在从事自己记者工作的过程中,因能够经常采访院士而被院士们无意中展示出来的大师风范而感动,并把自己作为一名年轻人的感动认真记录下来的图书。因此,读起来轻松却又不失稳重。虽然我不是一名记者,但是却在被院士精神感动的同时,也为
何志勇
老师作为职业记者“记录身边点滴事”的使命感而感动着。
当然,一本好书的产生,仅靠作者一个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这里面,不仅仅有十一位院士对自己经历的无私介绍,也有中国农业大学各级领导及师友的大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和校长柯柄生亲自作序,使得本书更显厚重。党委副书记张东军为庆祝《
科学人生
》一书的出版,亲笔题写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更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原社长兼总编辑邵华泽中将为此书亲自题写了书名……。
能够幸运地以这本书的责任编辑的身份成为这本书的有机成分之一,是很幸运的。在与作者
何志勇
老师一起,对书稿进行一遍又一遍的精心编辑加工过程中,十一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院士便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
何志勇
,是位有心人,能够从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看似不相关的人和事中找到联系,从成堆的院士片断中,借助“他们都是院士”这个有机的线索,为读者组装出了“另眼”看院士的故事构想。让这些天天在校园中出现,看似平常却又是“国宝级”的科学家使我们得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走近院士。否则,在大部分人的面前,院士实际上就成了一个个高不可攀的学术符号了。
自古云: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相信,无论哪一位院士,他们为提高国家结合实力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都能够激励我们高举科学的旗帜,在新时期创造新的辉煌!”瞿振元书记如是说。希望这本凝聚了诸多人员心血的图书能够成为青年一代的枕边书,时时打开来翻一翻,或许今天你碰到的自认为比天还大的困难,与院士们所经历过的艰辛相比,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于是,当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候,你就会有足够的力量去迎接困难了。
最后,还是以一向推崇“静、和、爱”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志勇同志作为一个在宣传部工作的青年教师,主动做了这样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感谢!我读完了全书,感受很深,使受教育。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此书,并以此书的精神激励自己,书写自己的精采人生!”
这也正在我写此文的目的所在。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童云供稿2009.3.2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