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从不同角度与“五四”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纪念五四运动系列图书出版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从不同角度与“五四”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纪念五四运动系列图书出版
2009-05-14 08:20:43 来源: 北大社
台湾历史学家
许倬云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五四”是百年来中国蹒跚寻路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里程碑。所以过去了90年之后,我们今天还是要纪念它。
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围绕五四的文化类图书。其中,
陈平原
主编的《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以五四人物为经,以现代中国为纬,内容涉及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与诸多方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透视当时的历史与社会,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五四运动的全景图。书中精选了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45位人物,分为四组:“为人师表”、“横空出世”、“内外交困”、“众声喧哗”,采用历史照片与史料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那不同凡响的“关键时刻”,显示出编著者对历史匠心独运的架构。全书的着力点在于展示历史人物和精彩细节,帮助读者重返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理解百年中国,不失为一部脉络清晰、具有张力的关于五四的著作。
由
陈平原
、
夏晓虹
编写的《红楼钟声及其回响——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汇集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者有关“五四”的论文26篇,辑为“‘五四’新文化的多元场景”、“历史大视野中的‘五四’”以及“对话与反省”三辑,或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或探究“五四”的前世今生及其遥远回响,或站在新世纪的立场反省其功过得失,内容兼及思想、学术、文化、文学,从不同角度与“五四”对话。
《燕园记忆丛书(第二辑)》包括《北大旧事》、《两忆集》、《鸣鹤园》等书。它们用个人化的视角来叙述北大和燕园,在记忆的碎片中重现北大精神。其中,陈平原、夏晓虹编的《北大旧事》既有对北大理念、北大精神的叙述,也有对旧文人气质和交往方式的描述,读来令人不能忘怀,对今天的北大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两忆集》是
洪子诚
、
么书仪
夫妇的回忆文集:上编为50多年来的“北大记忆”,忆及做学生时的勤奋、政治运动中的“革命”与“被革命”、在各自研究领域内的“衔泥垒窝”,以及数位难忘的师友;下编为“东京记忆”,记录了90年代初在日本访学期间的见闻。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学术道路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一代学人所面对的困惑与坚守、机遇与局限,他们淡定踏实的人生态度、忆人论世时的独到眼光给人很大启发。
薇娜·舒蘅哲教授是第一批到中国交流的美国学者之一,她所著的《鸣鹤园》考察了鸣鹤园的历史沿革,并将其作为京郊清代皇家园林的缩影,展现了这一地区在中国近现代经历的几度劫毁与重生。此书图文并茂,各章分别记录了不同时期鸣鹤园中的人事变迁:晚清贵族在鸣鹤园中的生活,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对园林的破坏,燕京大学时期成为推行博雅教育的实验田,以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大教师受到的冲击,直至80年代赛克勒博物馆选址于此,宁静重回故园。
吴荔明
是
梁启超
的外孙女,她所著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史料真实,事例生动,勾勒出梁氏家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传统。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仅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更使人惊叹不已的是,他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孩子个个成才。他的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其他的子女有的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有的是投奔新四军的女战士,有爱国军官,也有默默奉献甘当绿叶的专门人才。拂去历史的尘垢,看一看他的子女们的经历,就会知道梁家满门英杰决不是偶然。
梁启超将国家的兴旺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他的政治热望与人文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他要求子女博采众长,既广博又要有专长,体现了与时代并趋的精神。他以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乐观风趣的博大情怀教育子女:“我平生对于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津津有味,而且还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从没有在我的词典里出现过。”他自己生活俭朴,也这样要求子女。民国初年,家庭已进入上层社会,但他不改往日的寒士家风。他对孩子们说,一个人要好学、坚忍、勤俭,在给一个个外出留学的子女的信中,他写到:“一个人物质的享用,只要维持生命就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呢。”
梁启超崇尚科学,提倡个性发展,以培养兴趣为先导,注重精神引导、毅力培养。他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儿女,强调学习的专心致志。他告诉孩子三步读书法:鸟瞰,解剖,会通。他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一书曾于199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次再版,作者添加了梁启超故居演变,梁氏一家的燕园情节等,更具时代感。特别是新增添了大约40张新图片,很多都是重要的近代文化教育史的新资料,更具价值。作者的语言清新无造作,朴质中见真情,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传记文字。(小尘)(来源:中国妇女报2009-05-11)
摘自:北大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