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探风险之奥秘,解预警之难题——评《企业组织创新风险研究》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探风险之奥秘,解预警之难题——评《企业组织创新风险研究》
何彩章
2002-09-28 11:05:18 来源: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组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自从熊彼特将“新的组织”纳入创新的范畴并赋予经济学意义以来,人们对组织创新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推动着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转型之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迁,宏观环境的变化为组织创新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动力。兼并、联合、分立、再造等种种组织创新形式已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个亮点,凸现出组织创新的生产力价值。
创新就是改造现状、探索未知,存在诸多难测的变数,其过程充满了风险。伴随组织创新而衍生的巨大风险已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1972—1983年英美两国最大的116家并购企业,因并购导致财务状况恶化而显示其失败的为61%;又据国外统计,使用EPR系统进行企业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的项目,70%归于失败。造成并购和EPR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相当一部分属于企业组织创新所致。因而,发现、监测和防范风险已成为企业组织创新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成为企业管理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肖东生的新作《企业组织创新风险研究》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对企业组织创新中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作者在掌握大量现有研究成果并在亲身调研和实践,获得大量实证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新的方法对组织创新风险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书的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立意高远,内容全面系统。对技术创新而言,“组织创新则是个相对来说被人忽视的论题”,近几年虽陆续有一些组织创新的研究文献问世,但对其创新的风险并未引起高度注意,诸多研究往往注目于组织创新成功经验的挖掘和概括,而对创新的失败大多沉寂无声,有的虽有涉及,但也只是顺带而过,缺乏对其机理的深刻认识,缺乏对组织创新风险评价和预警方法的严谨探讨,缺乏对组织创新风险的整体把握。
该书作者俯瞰组织创新风险,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首先,以组织运行为经线,对组织创新的动因、创新内容、创新形式以及创新活动过程诸方面产生的种种风险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和剖析,系统分析了风险的发生条件、内在机理、表现症状和变化规律,为人们认识和鉴别这种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提出了风险评价方法,设计了风险预警模型,为准确把握、判断和防范风险提供了技术手段。再次,运用成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衡量企业组织创新风险造成的损失,对加深风险认识和提高风险治理效率提供了财务方法。这些研究,厘定了企业组织创新的内涵外延、生发机理和变异规律,为人们治理风险提供了理论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对目前流行的“低成本扩张”观点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多层次剖析,揭开了美丽外衣掩盖下的失败,这对于当今如火如荼的购并活动无疑注射了一支清醒剂。
2.扩展视野,研究力求前沿。谈论风险,往往停留在风险本质的认识以及风险形成一般原因分析这一层面,极少探究其深层机理。这对于深刻认识风险和防范风险带来了障碍和局限。该书突破了这一局限,从组织创新的动因上探悉风险的产生,从企业管理者创新需求的悖反和创新诱因的刺激障碍两维角度分析创新“动机链”断裂的深层原因。另外,该书还从企业边界和成本约束诸方面探求了企业组织创新的风险。这些研究,既具有理论的新颖性,又拓宽了人们观察和研究的视野。
同时,该书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力求站在理论发展的前沿,捕捉最新发展动态,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借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心理学和经济博弈理论等运用到对企业组织创新风险及其监测、预警的研究中,填补了该领域的某些空白。如在评定企业组织系统运行性能指标域值方面,运用“事件学习法”攻克这一领域的研究“瓶颈”,展示出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3.方法创新,具有实践价值。普列汉诺夫曾指出,方法是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精华。该书在研究和分析方法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定量分析方法的使用,没有完全采用纯数量方法的推论,而是充分发挥数据与模型的作用,定量、定性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论证的可信度,而且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二是大量运用实验心理学和数理统计分析诸多学科的方法,使研究结论更具信度和效度。如在检验设计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上,采用场地实验方法,这在经济科学研究中很少使用。通过场地实验来检验自然条件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型的合理性和灵敏性,这既有别于一般恒定条件下的模拟实验,使之更具科学性,又避免了理论与现实脱离的尴尬,增强了实用价值。
这些研究方法的创新,使抽象而深奥的理论演绎为通俗和可操作性,为度量和预防企业组织创新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总之,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企业组织创新风险并构建了预警模型的创新之作,是该研究领域的处女之作,也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读性很强的著作。在经济结构发生迅速变革,企业成为这一变革主体的今天,该书对企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启示意义。
(《企业组织创新风险研究》,肖东生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摘自《中国图书评论》9/2002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