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坚守爱情的莲心女子《莲塘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坚守爱情的莲心女子《莲塘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阳梅
2009-11-06 08:16:05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3 
 
 莲塘女

 爱情,一份美丽真挚纯美浪漫的感情,有的人牵手一生喜获爱情,共谱人生乐章,有的人却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有的人信守承诺坚守爱情固如磐石,用真情与忠贞上演了一幕一幕爱情悲剧。古有《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妻恩爱,突遭封建专横母亲专断独行休去爱妻,坚守爱情的焦、刘只有以死践约魂结连理枝。近有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坚守爱情忠贞不渝,面对封建逼婚双双以死践约化身成双蝴蝶。

 小说《莲塘女》真实描写现当代女青年坚守爱情的故事,“这虽然是小说,但却记录了我的真实遭遇。”作者林红如是说。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进行革命改造,1968年,作者林红——一个上海姑娘被下放到了这个有着许多神秘传说的莲塘的农镇——壮族地区田东县平马镇一个村子,见证记录并亲身经历三代女人真实坎坷的生活爱情故事:壮族阿妈——妈莲;壮族姐妹---白莲、梦莲、艺莲、阿娇、“我”;80后莲塘女---蕊莲、叶莲。“相传说,喝了莲塘的水,做了莲塘女,不但美丽,而且特别痴情和不幸。”

 首先,封面用一种美术手法给予我们意境上的暗示,氤氲着娇羞柔情的粉色世界里,几片深浅粉红色的水莲点染在胭脂般的雾气中,而“莲塘女”三个黑体字笔锋犀利骨架瘦挺,犹如桀骜不驯誓不低头的闯入者,生生地破坏了这美好的粉色气氛,又似瘦硬倔强执著不屈的受难者,在这浪漫粉色的环境中更显突兀、跳眼。——封底几行同样粉色的文字,却道出苦难的文句:“美丽的莲塘女为了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宁可忍受生活的贫困,/忍受劳作的艰辛,/甚至宁可忍受屈辱。但是她们的爱情最终还是毁灭了。”看着粉色的美丽却遭遇不幸,心中酸涩,令人欲泪。

 其次,在时代的动乱中,人的命运被改变轨迹,人们对爱情的看法也遭到捉弄,可是,她们——莲塘女却用一种坚守与执著苦候爱情,生活苦,命运更苦。解放的年代,妈莲苦等参加红七军干革命的丈夫一辈子,临终时仍牵挂那生死不明如谜一样的丈夫。文革时期,白莲为了嫁给有特嫌身份、出生富农的心上人,不惜自毁前程,埋没了美丽与才华,但中年丧夫,仍孤独终老。梦莲暗恋明哥一辈子,但明哥是有家有妻儿的,在那个年代,互生好感被当做偷情被批斗、被解职,没有感情寄托的明哥以自杀结束生命,而梦莲只能终日守在明哥的坟上残度余生。“我”---囡囡,做了右派的女儿,受尽欺凌和白眼,居然又心甘情愿地嫁给大二十岁的右派丈夫,最终中年守寡,独自含辛茹苦抚养儿子。……可喜的是,小说末两篇写到80后的莲塘女---蕊莲和叶莲,在新时代的春风下,爱情终于露出甜美的喜色。蕊莲去城里打工时轻易相信男人,只能独自抚养先天重病的女儿,终于用独立生活的勇气与毅力理解并接受南哥的爱。叶莲,居然大胆利用抢亲风俗争取自己的爱情,最终还用自己的细心体贴赢得婆婆的喜爱。

 最后,小说语言纯朴生动,具有壮族地区的独特风俗。比如《妈莲》篇里写姑娘的衣着:“右江一带壮族姑娘的服饰是很好看的。她们头上是一顶金黄色的竹笠,竹笠极精致,用一根根针一般细的竹丝编织而成,不染色,却金黄金黄。”“最讲究的应该是壮家女身上的围裙,姑娘的围裙是圆角的,四周镶两道花边。围裙不但描花绣朵,红绿相间,还用打成各种花样的银链系在纤纤细腰上,显得非常华贵精致。”还有山歌穿插其间,平添许多韵味,像一首新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如《妈莲》篇里写妈莲独自去河边挑水时,有后生哥用情歌撩她:“一枝莲花鲜又鲜,可惜开在水中间。伸脚钩花花枝远,伸手摘花不拢边。水深过头又过耳,石头滑滑无法近花前。妹呀妹,你说怎么办?”妈莲给情哥哥纳鞋底时轻声唱的情歌:“一想情哥哥,茅草秆当绣花针,玉米当做大米蒸,拿着水桶出门去,忘记扁担忘记绳。二想情哥哥,老天落下倾盆雨,外面晒衣忘记收解头发来遮雨,全身上下都湿透。三想情哥哥,眼泪汇成江,灌田几百亩,淹了几个乡……”有景有情有意的壮乡山歌,韵味悠长。

 诗经里写莲的诗歌可谓美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莫言共采莲,莫言独采莲,莲塘西风吹香散,一宵客梦如水寒。”《莲塘女》就是一首新版“诗经”曲,不仅写了现当代壮乡女子对爱情的忠贞执著坚守,还用山歌般的优美文字,写出了莲塘女的粉色柔情,还有莲心般坎坷崎岖的命运之路。莲塘女,一群坚守爱情的莲心女子哪,美哉。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3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