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饶宗颐与简帛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饶宗颐与简帛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作者:刘乐贤
2010-03-18 11:26:14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
饶宗颐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2800.00元
饶宗颐先生是当今学界公认的大师,治学领域宽泛,遍及古今中外。特别是近百年新发现的各种文献,饶先生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做过整理和研究,成绩斐然。季羡林先生评价饶先生学术成就时,将饶先生著述划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与金石学、书画学八大类。饶先生研究简牍帛书的著作,季先生归于“考古与金石学”之下。饶先生在总结自己的治学特点时,说法与季先生略有差别。饶先生说:“当代学术之显学,以甲骨、简帛、敦煌研究三者成就最高,收获丰富,影响至为深远,余皆有幸参与其事。”在饶先生心目中,简帛学是与甲骨学、敦煌学并驾齐驱的当世显学。在编辑《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时,饶先生将简帛学著作辑为一类,排在甲骨学之后。沈建华教授编辑的《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一书,收录了饶先生最近几年的新作,其中专门讨论简帛的论文已接近半数。由此可见,简帛学在饶先生的心目中一直很有分量。
实际上,1925年王国维在那次以“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为题的著名演讲中,早已将“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与甲骨文、敦煌写本并列为当时最为重现的学术发现,并且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以激励后学研究这些新发现的学术资料。王国维之后,不仅又在西北地区发现了更多的汉晋简牍,而且还在内地的湖北、湖南、山东等地相继发现大批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这些新发现的简帛资料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内容的重要方面,都已远远超过王国维当年见到的汉晋木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吸引了许多学者投身于简帛研究并撰写了许多高水平的著作,使简帛研究逐渐成为专门之学,并发展壮大为饶先生所说的“当代学术之显学”。许多老一辈学者为简帛学这一“新学问”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饶宗颐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饶宗颐早年专心于《楚辞》研究,对楚地出土文物和文献一直十分关注。他的简帛学研究,就是从考释楚简和楚帛书开始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撰有《战国楚简笺证》、《长沙出土战国缯书新释》等著作,是我国研究战国简帛的先驱者之一。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西北汉晋简牍,发表过《居延零简》、《居延汉简目瞤耳鸣解》等论文。此后,他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的大量战国秦汉简牍帛书十分重视,除及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外,还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曾宪通教授合作,集中研究楚地出土文献,先后出版《云梦秦简日书研究》、《楚帛书》等简帛学著作,为睡虎地秦简《日书》和楚帛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饶先生又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汉晋简牍以及新出楚竹书研究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新的论作,还手创汉简编年体系,主编《敦煌汉简编年考证》、《新莽简辑证》、《居延汉简编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倡导建立简帛电脑资料库,从各个方面为简帛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比较而言,饶先生的简帛学著作没有甲骨学、敦煌学著作那样多,但他在简帛学上的贡献和影响却很大。饶先生的简帛研究,与他的甲骨文研究、敦煌文书研究一样特色鲜明,创获甚多。
饶先生研究简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快而新。饶先生知识渊博,对新发现的资料又一向十分敏感,经常是一种新材料甫一公布,饶先生很快就有论著进行研究。饶先生的简帛学著作也大都具备这一特点,因此,饶先生很自然地成为了简帛研究学科的导夫先路者。其实,饶先生的简帛学著作不只是材料“新”,更重要的是学术见解“新”,学术境界“新”,如王国维所说,由“新发现”引出了“新学问”。例如,睡虎地秦简《日书》公布后,饶宗颐就与曾宪通教授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云梦秦简日书研究》,这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专著。在当时学术界对《日书》之类数术文献普遍感到陌生,还不知道应当如何下手进行研究的时候,饶先生发凡起例,及时推出力作,为《日书》研究树立了典范。该书解决了《日书》研究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提供了从数术史角度研究《日书》的范例,堪称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乃至整个战国秦汉简帛数术文献研究的奠基之作。又如,马王堆帛书《刑德》公布不久,饶先生迅即撰文讨论其中的“摄提”、“颛顼”等神名,既解决了帛书《刑德》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也为以后的《刑德》研究指明了方向。饶先生总能在第一时间撰文讨论新出简帛资料并提出独到见解,得益于他平时积累的广博知识和敏锐的学术眼光。饶先生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学术流变,即使是多数学者很少接触的古代择日、养生、音律之学,他也十分精通。因此,每当遇到新出简帛材料时,他总是能够很快确定其学术性质和学术价值,还能触类旁通,在第一时间提出真知灼见。
饶先生研究简帛的另一个特点是深而广。饶先生博闻强记、知识渊博,其著作向以考证见长。饶先生对许多简帛材料所做的考订同样精彩纷呈,创获甚多。例如,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有一篇以“稷辰”为题的简文,体例与《日书》甲种中以“秦除”为篇题的建除占文相似。在《日书》公布之初,没有人明白“稷辰”这一篇题的含义。饶宗颐先生在《云梦秦简日书研究》中率先指出,“稷辰”就是见于古书的“丛辰”。后来,又有几位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补充论证,指出“稷辰”是“稯辰”的讹写,“稯辰”又是“丛辰”的通假,从而使饶先生的创见得到证实。由此可见,饶先生在《日书》研究方面功力深厚,是真正的专家。但与多数长期专攻某一领域的专家不同,饶先生治学领域宽泛,他的著作几乎涉及到了简帛学的各个方面。在简帛典籍研究方面,他既重视《周易》、《老子》等经学、子学要籍,也喜欢研究《日书》、《引书》等数术、方技文献。在文书研究方面,他既重视边塞发现的官方文书,也专门讨论过遣策、信札之类私人文书。在饶先生的心目中,这些简帛材料各有其用,都可以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新的线索。尤为重要的是,饶先生并不满足于文字释读和文献考订等专门研究,而是十分注意与此相关的宏观问题,并有意将简帛学与其它学科打通,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学术见解和研究计划。饶先生以前研究楚简、楚帛书和马王堆帛书时,已经注意到了其中的楚文化因素,并一再利用它们去探索楚文化的奥秘,获得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因此,饶先生在中国楚文化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来,饶先生特别重视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等新材料,因为他觉得利用这些新材料可以开创中国经学研究的新局面。他说:“‘五四’以来,把经学纳入史学,只作史料来看待,不免可惜!现在许多出土的简帛记录,把经典原型在秦汉以前的本来面目,活现在我们眼前,上海博物馆购藏的楚简,诗、礼部分亦已正式公布了。过去自宋迄清的学人千方百计去求索梦想不到的东西,现在正如苏轼诗句‘大千在掌握’之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再做一番整理工夫,重新制订我们新时代的Bible。”整理新材料、建立新经学,这是饶先生为新世纪简帛研究等学科指出的康庄大道。由于既注重微观考证,也注意宏观通识,使饶先生研究简帛时更重视方法,更重视系统。因此,一些看似散乱的材料,饶先生都要想方设法将它们系联起来,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可靠依据。饶先生主编《敦煌汉简编年考证》、《新莽简辑证》、《居延汉简编年》,并计划编纂出版《出土史料系年长编》,就是这种认识的尝试。这种微观研究与宏观通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无疑为简帛学的发展和深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途径。
饶先生研究简帛的又一个特点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饶先生研究楚帛书的过程,最能说明这一特点。饶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关注并研究楚帛书,后来曾赴美国目验原物,根据新获照片两次做出帛书摹本,多次修订释文,到20世纪80年代撰成《楚帛书新证》(收入《楚帛书》中)。他在自序中说:“十余年来,楚地出土文物,倍蓰于前,余亦三度漫游荆楚,作实地考察,所见益广。爰就多年积累,研讨所得,取旧作《疏证》,删除繁芜,益以新知,并参时贤近著,泐成此篇。自念矻矻究年,锲而不舍,复不惜多次订补;帛书文字,希望自此可以通读,非敢谓为定本,后来居上,览者或有取焉。”直到近年,饶先生还在根据新出简帛材料检讨以往的楚帛书研究。对于一些因材料不足而导致的错误认识,饶宗颐先生并不讳言,而是勇于自新。他在《楚帛书新证》中曾多次修正旧说,近年还专门撰文修正以前对楚帛书“九州不坪(平)”中“坪(平)”字(也见于曾侯乙编钟)的考释,并说“旧说之有待修正,后出转精,是学术的进步”。正是由于这种锲而不舍的努力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饶先生在简帛研究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绩。
最近几十年是简帛材料大量发现的年代,可以预计,今后还会有许多前人“梦想不到的东西”出现。我们祝愿饶宗颐先生健康长寿,继续为学术界贡献更多的简帛学著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饶宗颐
,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29岁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等六种外语,出版专著60余种。因所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刊载于《博览群书》三月刊)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09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