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在智慧中解读女性的绽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职业女性形象设计教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在智慧中解读女性的绽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职业女性形象设计教程》
作者:何国梅
2010-04-07 10:15:47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但是滴水可以穿石;现代女性,就像是水,可柔可刚。对她们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也是一个矛盾冲突的时代。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女人走出深庭大院,走出了为男人独有的世界,自我的意识被唤醒,独立的欲望被撑起。不再只是“相夫教子”的家庭栋梁,如今的女人摆脱附庸,以社会个体的身份融入社会的千姿百态之中。当女人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在原本属于男人的世界里深耕细作试图展示自己并努力为自己争取一片立锥之地之时,女人的传统形象被打破,新的形象亟待建立。
此话说来容易,行之则难。女人因其天生的特质而成为弱者并长期被剥夺了家庭乃至社会的话语权,而今,女人以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出现时,不管主观意愿如何,社会的烙印都必然要在女人的身上折射。女人如何在进行社会活动时树立自我形象,从而使自己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时代的美,这是女人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
美的解释可以有很多种,而对于当今的女人来说,在职场中塑造美,既是社会的选择,也是女人自己的意识。“对职业和事业的追求,会增强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基于这种性别的自我意识所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基于这种性别的自我意识所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和自我目标,表现的是独立、自信、自强、有思想、敢于和善于表现自我的新面貌,这事真正的“半边天”形象,是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立足于职业得到个人发展的形象。”
女性社会地位的逆转赋予女性形象的塑造以新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意义。现代女性已经不再只是“相夫教子”的母性形象而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与社会风范、社会审美相融合并被社会认可和推崇的女性形象。由于传统女性形象在现代社会中造成了女性的价值缺失,在女性进入职场的今天,身为职业者的女性形象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职业女性形象设计是指“关于职业女性的外在形象的视觉传达设计,它是基于女性职业发展要求,按照美的规律,综合运用轮廓、造型、体形、服装质地、色彩、风格等因素,对其所进行的整体形象设置和塑造。”
职业女性形象如何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职业女性形象设计教程》将提供最好的解答。它从未来职业需求的角度,将职业女性形象分为能力素质、服饰形象、语言形象、仪态形象、仪容形象、社交礼仪和商务形象七个方面,从这七个方面展开对于职业女性形象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形象表现等的阐述,既有在情在理的理论讲解,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它打破了以往职业女性只注重外在形象塑造而忽视内在修为历练的传统之风,将职业女性形象定位于外在与内在相互交融,以内在气质和修养提升外在品味的高度,提出现代职业女性在对自我形象进行塑造时要有自己的个性化和独创性的特征。它认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思想、有见识、敢作敢为是现代职业女性的精神风貌,为了塑造这一职业形象,现代女性的职业形象设计要不断摆脱固有的陈旧思维,以与时代脉搏相一致的女性形象规范来塑造自己,以符合性别原则、美化原则为追求,在整体性和战略性的要求下,实现女性的社会价值。
对于职业女性想象的设计,它显得睿智而极具锐性。它提到,女性全身的饰物最好不要超过三件,除非是参加宴会,否则太多的饰物会给人庸俗感。一般情况下,一对款式简洁的耳环已是最好的饰物。关于丝巾、皮包、腰带、发饰等等这些常见饰物,女性在选择时应该以得体为原则制造神奇的效果。虽然本书还算不上浩瀚也未必可以冠之以经典,但却的确可以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学院式的陈词滥调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它有的只是些源自生活的朴素而忠实的解读。
这本书对于女性形象的设计,几乎撇开了女性的其他社会角色,而将女性提升到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女性形象的设计也就更能符合女性的心理特征和现代女性的行为方式与追求。因而,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经受洗礼以及那些在职场中打拼的女性朋友来说,它不失为一本难得的指导教程。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