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即将消亡的电视:网络化与互动视频时代的到来》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即将消亡的电视:网络化与互动视频时代的到来》
2010-05-20 08:52:54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即将消亡的电视:网络化与互动视频时代的到来》订购
作者:
王明轩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1
版次:1
页数:268
印刷时间:2009-10-1
开本:16开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ISBN:9787811277692
包装:平装
定价:¥45.00
编辑推荐
希望电视人、广告人、电信人、从事互联网视频业务的IT人,甚至于有志于进入视频领域的普通观众,都可以读读这本书。因为正如本书所说,信息革命在传统电视上游留下了太多的堰塞湖,这是一个传统电视危机四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许许多多人将面临伟大机遇的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胡正荣
所谓电视的消亡不是现有电视图像时代的消亡,而是图像传播、制作、营销、管理等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其实文字传媒从报刊到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巨大转移,已经预演了图像变化的下一步。
资深电视人 夏骏
这本书无疑会令传统媒介人、电视人非常不爽。然而,古往今来的预言不是从来就包含着正确性、冒险性和挑战性,又夹杂着荒谬性和八卦性,即常常会是错的吗?已经被多次敲响警钟、送达了“死亡通知书”的传统媒介和媒介人,是不是相信这一次的预言与论证一定还是错的呢?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闵惠泉
内容简介
那么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类似于哪一个种群呢?尽管类比永远是不准确的,不过以笔者之见,报纸和电视显然不属于A,也不是B,因为报纸和电视绝对不会像蟑螂和老鼠那样在未来仍“铺天盖地”。广播倒像是属于B,因为在没有光线、在闭目养神、或开车出行时,人们能欣赏的只有广播等声音文件;但又不像D;因为从始祖鸟变成鸟,或从猿猴到人是带有本质的变化。所以报纸和电视的命运大概只能归于C。因为我们似乎已经找不到非得读报纸、非要看电视的硬性理由。即人们看报纸和看电视,有点像还想看大熊猫一样,这将成为生活中的、家庭中亲友共聚、乃至伴随就餐时的一种“仪式”:一种欣赏媒介与信息传递中的“艺术品”和“奢侈品”,因为它们还可以点缀我们的房间与生活。
法国著名学者、政治家与资深传媒人让-诺埃尔·让纳内认为,每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出现“新的集体交流模式”。在当今这个“无网不胜”的网络化时代,传统媒介的交流模式以及它们的生存与定位,无疑值得关切和深思。预言或论证电视等传统媒介即将消亡,是警钟还是丧钟?相信在可见的未来就会得到印证。
作者简介
王明轩,1965年生人。1986年于大连参加工作,期间先后担任大连广播电视局人事干事、局团委书记,大连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科长、制片人等,并多次参与组织大连国际服装节的主体活动。
2000年辞去大连电视台工作来到北京,成为国内第一批参与制播分离的电视人,期间先后在国内知名的民营电视机构银汉传播和光线传媒任总裁行政助理、节目运营总监、经营总监等职务。
2009年起任国内数字电视技术龙头企业永新视博传媒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