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当我们跟任志强吵架,我们在吵什么? 《任志强也许是对的》浙江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当我们跟任志强吵架,我们在吵什么? 《任志强也许是对的》浙江大学出版社
合应颜
2010-12-01 10:40:15  来源: 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媒体上,永远有人在跟任志强“骂架”。任志强骂社科院,骂媒体,骂买不起房而抱怨的普通80后。普通人也在骂任志强“黑心开发商”,“全中国人民第三该打的人”。而在《任志强也许是对的》一书中,作者别出心裁地把任志强与任志强“骂架”的那些言论一一对照起来。当我们一路看下来,却发现,大多数骂架是“牛头不对马嘴”。

 当我们跟任志强吵架,我们在吵什么?

 用证据还是“理所当然”的猜测?

 1933年初,宋庆龄将一封反映北平监狱种种酷刑的信件在报刊上公开刊登,该信对北平陆军反省院虐待政治犯的事叙述尤详。随后,胡适致信《燕京新闻》说,他曾访问过北平监狱,“他们当中没有人提到上述呼吁书所描绘的那些骇人听闻的酷刑”。并指出了匿名信中的可疑之处显然,胡适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其中就有鲁迅的批评。

 胡适向来是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证据要求极严。所以,胡适禀持的是“无事实不说话。”而反对胡一派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监狱里的拷打是常有的事。他们的逻辑是,中国的监狱里普遍存在拷打,自然这个北平监狱也是如此,没有特例;所以,他们不需要亲自去看就可以得出结论。所以鲁迅说“中国监狱里的拷打,是公然的秘密”,以此来否认胡适从事实中得出来的结论。

 显然,这种思维方式并不为胡适所认可,正如胡适说:“我憎恨残暴,但我也憎恨虚妄。”今天看来,孰是孰非,并没有太大的争议。

 吵架是因为知识结构?

 另一场争论是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和著名小说家梁晓声一场关于“道德”的争论,后来演变为经济学家要不要讲道德的争论,两人在各自的领域与对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樊纲说,经济学在它的分析过程中,假定各人不同的偏好是“事先给定的”、“已知的”。原则上,经济学家就其职业本身来说可以为黑帮服务,也可以为政府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家是“不讲道德”的。随后,樊纲接着说:“经济学家只从一个角度谈‘道德’那就是分析不同的道德观、不同的偏好体系会对经济行为有哪些影响,要求社会经济制度做怎样的改进。”

 而支持梁晓声的一篇文章说:“经济问题不可能赤条条空无依傍而独立存在,梁氏议论、指斥或有未妥未周之处,或有过激之点,自当不免,然其关注民间疾苦的一片冰心,也是熙攘混浊金权社会中之一线弱光,其批判社会失常及奸商之险恶,亦切中政经生活之要害。”

 如今,以外人眼光来看,双方都没有错,两人的职业以及所学之间的差别极大,导致双方的观点天差地别。这两人之间的差别完全是逻辑起点的差别,进而才是观点的差别。

 与任志强吵架

 而这两种争论似乎都可以从与任志强的争论中体现出来。

 第一种他人与任志强的争论似乎可以说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任志强要谈问题,反对者和他谈“主义”、谈道德。在反对者看来,因为开发商都是黑心的、是奸商,奸商应该对高房价负责,任志强是开发商,所以,任志强也是黑心奸商一个。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批评任志强的人对他的第一个定语就是“第三个该打的人”,首先给他“定性”,同时给自己一个很高的道德制高点,然后再和他争辩。甚至有批评任志强的人,要求任志强“做灵魂深处的反省”,这显然超出了争论的范畴。让人依稀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子,令人不寒而栗!

 显然,这样的争论是无益的。

 再一种他人与任志强的争论则属上面第二种。个人专业素养、知识结构不一样的人来讨论问题,观点相差很远。任志强也是不说空话、假话的人,所以,每说必有根据。谢国忠也是有着专业研究背景、深厚学术素养的,但他和任志强的观点截然不同。这就是典型的知识结构、分析方法的不一样,导致结果、观点的不一样。如今看来,似乎是任志强对。但这只是暂时的,任志强和谢国忠谁对谁错,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在《任志强也许是对的》一书中,有很多场架正如上面所说的这样。两者并无交集。而这四五年来的市场,却一步步印证了任志强的预测。这也许是为什么作者王其明最后倾向于任志强,认为“任志强也许是对的”。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1-11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李开复职场日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0.11 16:03:14)
  • 学人风范在,薪火自相传——浙江大学出版社姜书阁先生《文史说林百一集》读后 (2010.09.26 10:51:20)
  • 《成功绝非偶然》(职场篇)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9.25 11:25:18)
  • 吃面不宜有声乎?《饮膳随缘》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8.24 9:48:43)
  • 浙江大学出版社《人事争议处理机制法律问题研究》 (2010.08.11 10:11:10)
  • 别样的艺术人生《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8.02 9:45:40)
  • 浙江大学出版社《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践与研究》 (2010.07.29 14:46:25)
  •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结构优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7.29 8:03:56)
  • 学究谈吃,尚有味否?《饮膳随缘》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7.28 16:00:52)
  • 浙江大学出版社《摄影技艺概论》 (2010.07.23 10:45:54)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