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丁学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我读天下无字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丁学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我读天下无字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弘
2011-07-19 11:00:32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丁学良教授最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读天下无字书》一书。他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亚洲、欧洲、澳洲等地的游学历程,其中既有与世界顶尖学者马若德(麦克法夸尔)、丹尼·贝尔等近距离接触,也有对于世界精英学府的亲身体验,既有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敏锐分析,也有对于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无字大书”的体悟。6月28日,丁学良在京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新京报:你的足迹基本遍及全球,对于你来讲,读书和行路是一个什么关系?

 丁学良:我觉得在当代这个世界里面,书越来越多,判断哪些书是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优先读的,哪些书不需浪费时间,这是很难的一件事。而且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跟以前非常不一样,我们的祖辈一辈子都在同一个村庄里度过,我们的父辈在自己国家里度过了一辈子,到了我们这一代的话,就有机会在很多地区很多国家之间跑来跑去。这些年来,我做得最多的就是跟这两个事有关系:一方面跟人家讲最近我读过什么样的好书;另外一方面做论坛,就是讲我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环境里面的观察、比较,和我的一些反思。

 新京报:在你求学,游学,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学术生涯当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几乎是所在领域里非常拔尖,非常优秀的人物,这对于你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丁学良:我有幸接触到的一些人,在他们的领域里面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功成名就者,而是非常突出的、不可以拷贝的。所以,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我一方面是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他们治学的方法,对问题的解剖思考。另外一方面对我来讲教益很深的就是,他们作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这个对我影响非常大。当然,虽然我在内心里对他们很敬仰,但我既不愿意也没有可能成为他们第二。

 新京报:你对于当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见解犀利,和你的游学背景,现在在香港大学里面教书有无关系?

 丁学良:有关系。假如我没有在海外那么多年求学做研究的经历,我想我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分析和评论,就会相当受局限,因为信息有限。这是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

 第二个就是属于受约束的问题。在国内还有一些人也是通过很多阅读,网上的收集信息,以及偶尔出国到海外,他也能获得一些很多元的信息,但是他们中间只有少部分才能够持续地按照自己独立的见解来讲话,来写东西。

 新京报:我看到你在前面写自己与马若德、丹尼·贝尔两位大师之间的感情非常真挚,也很让人感动。

 丁学良:是的,现在的师生关系很少有这样的。他们本人就是很了不起的大教授,大教育家,丹尼·贝尔还是一个大思想家。这两个人都是哈佛大学的讲座教授,但是,并不是说所有当过他们学生的人都能跟他们之间发展成这种关系。我后来一直在想这件事。我也问过很多在我之前和之后的留学生,大部分人都没有我们之间这种很独特的师生情谊。除了他们很伟大,很好以外,我想我个人的经历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我出生的这个宣城,是属于徽州的边缘地带,我们家乡很重视教育,男孩一般年纪到了五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练毛笔字,我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写毛笔字。从小就受到一个很深的影响,就是敬重文字,敬重书本,敬重知识,敬重老师。像我这样的一种出生于这么贫穷的家庭,一家三代要饭的,就发现能够从原来的社会底层往外往上多迈半步,都是跟你读书求知有关系,然后在读书求知过程中间有一个老师跟别的老师非常不一样,这一点特别值得珍惜,有一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心态,虽然你不一定能报到。像我对好多老师,都有这种古典式的学生的心态,这使得我能够跟这些洋人老师有这种古典式的师生之谊。(新京报)

 《我读天下无字书丁学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定价:35.00元(订购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