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教材出版之后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教材出版之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晶
2011-10-09 09:13:54  来源: 出版参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高校教材出版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由于高校教材市场是目前国内教材出版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领域,相对于中小学教材出版而言,高校教材出版受政策限制较少,因此,较多出版社都已涉足这一领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已经从教材出版放开初期的出版资格竞争过渡到新型教材的作者和产品质量的竞争,并进一步过渡到现阶段的营销和服务的竞争。换句话说,竞争已经从教材出版之前延伸到教材出版之后。那么,教材编辑如何做好教材出版之后的工作呢?笔者认为,教材编辑在一部教材出版之后应以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出发点,把工作的着力点向内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抓质量 追踪样书 教材出版后,编辑要及时给作者寄送样书,并请他拿出一本教材作为改正样书。也就是要求主编在使用教材的同时,一定注意组织所有参编教师收集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收集其他院校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改正样书上将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随后寄回编辑手中。这样在教材重印时可以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过来,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如果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结构性问题或者国家出台新规范、新标准,那么主编也要注意收集,以便再版修订时进行补充和调整。编辑的主动跟进一方面体现了出版社的严谨态度,另一方面确实是对已经松下心来的作者的一种督促。

  2.服务受众 开发课件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课件越来越成为教师讲课的必备资料。因此,编辑要与主编老师不断沟通,说服他们给每本教材做配套课件。这样不但使教材建设更为立体,而且对教材的推广宣传也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用书单位一旦使用了有配套课件的教材,就不会轻易调换教材的使用,这样一来用书单位也就确定、固定下来。应该说,这是服务意识的体现也是巩固市场占有率的方法之一。

  3.满足需求 教材配套 为使一套教材的建设更加立体、丰富和全面,编辑可以为一些核心主干课教材开发习题集等配套用书。例如,笔者尝试给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中的核心教材——《建筑工程预算》做配套习题集。因为前期策划时考虑到“建筑工程预算”课程需要学生在大量计算、做题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建筑工程预算习题集》作为尝试推出后,市场反响很好。因此,作为编辑要善于在图书出版之后,找到新的增长点,拓展它的附加值。

  4.把握政策 申报奖项 教材编辑要及时掌握教育部的相关政策,为提升出版后的教材水平做好政策准备。我们知道,每到“十一五”“十二五”的关键年份,教育部都会组织申报国家级规划教材,如果能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作者及其所在的学校、对编辑及其所在的出版社都是一种荣誉和认可。这对于已经出版的教材,更是一次获得荣誉和提升的绝好时机。申报奖项是教材出版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千万不可忽视。

  5.及时修订 铸造精品 为了巩固已出版教材的品牌优势,本着教材3-5年后要及时修订的原则,编辑应制定计划,适时组织原有套系教材的主编召开修订编写工作会议。通过对教材的及时修订,不但满足用书院校和教师的新要求,而且为向教育部申报国家级精品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笔者2004年策划出版的一套高职高专教材共计12册,2005年底申报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入选9册。2007年修订后有4本教材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摘取了教材出版领域的最高奖项。这项荣誉的获得与教材出版后的及时修订是分不开的。

  6.整体营销 重点宣传 教材出版后的市场影响及市场占有率与宣传是分不开的。无论一套教材中有多少本国家级“十一五”教材,多少本国家级精品教材,如果不去主动宣传,依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挑战。笔者这里强调的是整体宣传与单本宣传、重点宣传的关系。而无论是整体还是单本宣传,编辑都一定要积极介入,与发行部门默契配合,实现宣传的最佳效果。出版社针对全品种教材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大规模的教材巡展,这是全面展示出版社教材的一个平台。巡展的定位在于整体宣传,是全品种教材的推介。

  整体宣传之后,笔者认为可以针对某套重点教材甚至某本重点教材进行专门的宣传和推广。判断重点教材的标准有三:一是主编权威,主编应是某专业领域公认的专家学者或学术权威;二是发行量大,累计印数能达到10万余册的教材;三是可以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教材宣传与指委会的教学指导功能有机结合,将会起到双赢的结果。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要想占领市场,就要把好书拿出来大张旗鼓地宣传,将其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总之,不要认为教材出版后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只是阶段性的结束,后续工作才刚刚开始。作为编辑,要具有全盘考虑的责任感,将工作延伸到教材出版之后,把握好一始、一终,才会得到更丰硕的收获。(作者单位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来源:《出版参考》2011年09月29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中小学教学数字化后教材出版会怎样? (2011.09.29 10:52:59)
  • 教材出版走出雷同之窘境 《会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06.08 12:53:47)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品种分析报告 (2011.05.19 15:32:37)
  • 大学教材出版亟待创新突破  (2010.11.09 8:17:39)
  • iPad走进美国校园进行实验 国内教材出版应否未雨绸缪 (2010.09.17 10:38:31)
  • 香港教科书市场竞争激烈 两教材出版社合并求存 (2010.05.19 19:34:03)
  • 三重忧患重压 高校教材出版探问出路 (2010.04.14 10:48:59)
  • 中职教材出版市场重新洗牌在即 出版格局悄变 (2010.04.12 14:33:17)
  • 外语教材出版与培训认证挂钩能否成为新趋势 (2009.04.14 15:51:15)
  • 职教分社和高英分社同获教育部中职教材出版资质 (2009.02.18 8:06:14)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