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评《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评《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
芮立平
2002-12-20 10:13:15 来源:
对于司徒雷登其人,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但不一定很了解。他本人出生于中国的杭州,并在中国度过了大半生。他在中国的50年,恰是中国历史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他曾子承父业做过牧师。而立之年后,在金陵神学院执教11年。他是第一位见过孙中山并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独立战争”系统地介绍到美国的人。他还是燕京大学的主要创办人,并长期担任燕京大学的最高行政主管。在燕大,他提倡学术自由,支持学生运动,重金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使燕京大学成为当时可与北大、清华齐名的名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此,他深得燕大师生的敬重,也在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享有荣誉。抗战时期,与日伪政权周旋,保护燕大和师生,并为他们奔走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提供种种掩护和方便,为此被日伪关进监狱达3年之久。他对于日本的扩张和侵略野心早就有很高的警惕并一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1946年,年逾古稀的司徒雷登被马歇尔选中,出任美国驻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最后一任大使,因而深深地卷入当时的中国政治,成为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他既与蒋介石私交甚笃,又做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座上客,但由于执行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而受到毛泽东的谴责。尽管骨子里并不愿意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但当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已是大势所趋时,他还以务实的态度积极与中共代表联络并希望美国政府及时承认共产党中国这一现实。无奈地离开生活了50年的中国之后,以其对中华民族的深刻了解,他明确反对美国国内“两个中国”的见解。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最让司徒雷登为之魂牵梦萦的还是那远在万里之外的第二故乡——中国,和那他为之付出毕生精力,并为他带来无限荣耀的燕园。当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留下遗嘱,希望死后能够将他的骨灰葬回中国,与早逝的妻子相依相伴。可以说,司徒雷登的一生是复杂而多面的。
赫平先生的新著《
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
》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司徒雷登的一生及其与第二故乡——中国的那“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该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性、文笔的流畅及其中不时闪烁的真知灼见,令人读来耳目一新。
在中国,司徒雷登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从书中摘录的有关评价中我们可见一斑。1946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向国务院建议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的电文中写了这样的一段话:“他完美无缺的人格标准,以及他50年来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是西方世界最好的榜样。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同样信仰和仰慕他。……他大公无私,心中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同月,上海《文汇报》发表社论指出:“……在今天的北美朝野中,没有另一个比他更适合担任驻华使节这一重要任务了,他考虑中国问题,关心中国命运,我们可以说,他比其他任何一个美国友人更为亲切”。而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其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1962年9月,司徒雷登去世后,香港校友会的挽联是这样写的:“千万里外东方敷教,肩荷十架精神,为师、为学、为政,伟绩堪传万世;五十年来中国忙碌,备载毕生抱负,立德、立言、立功,宏猷可遗千秋!”还有诸如:司徒雷登是位深受师生爱戴、称职的教育家,同时从他对待宗教问题的立场和历次对学生运动的态度上,看到他在政治上的执着和勇于与保守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身上,既具备了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也具备了挥之不去的浓厚的政治色彩。
写历史人物是最难的,特别是司徒雷登这样一位在中国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不仅需要缜密细致的研究态度,还需要有勇气(侯仁之语)。郝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既有严谨的态度,又有勇气的学者。作者的论点是建立在大量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的,是经得起推敲的,其对司徒雷登的看法是全面而多视角的。
全书按时间顺序共分十二章,清楚地揭示了司徒雷登先生一生的事业。主要分三大部分内容:(1)传教生涯。涉及到其传教士家世背景及与中国的渊源,加入美国学生志愿传教运动、传教理念的转变、其宗教教育观、在金陵神学院做教师、燕大的宗教生活、非基督教运动、美国对司徒雷登宗教思想的批判等内容。(2)创办和经营燕京大学。主要包括:组建燕京大学的背景和经过、为燕京大学筹款和选址、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中国化”与“国际化”、燕大的院系和学科设置、燕大的创新和改革、跨身一流大学、支持燕大师生的进步运动等。(3)涉足中国政坛及大使生涯。从作为美联社的特邀记者和为美国对华政策进言开始,到广泛结交政府权贵和各界要人,卷入中国政治,与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建立良好关系,与日伪政权周旋,一直到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调停国共争端及无法挽回的败局等一系列事情。
该书由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燕大校友侯仁之院士作序,图文并茂。为了能够真实地、历史地反映司徒雷登的一生,作者搜集了大量国内外与司徒雷登有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而全面的研究和考证。书中有大量珍贵的插图,书后还附有司徒雷登大事年表及燕大名人录等。
该书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高等教育、外国在华传教事业、中美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等都有很大的裨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2.18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