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同济大学出版社《李德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李德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 代办站资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代办站资讯
同济大学出版社《李德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李德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2016-07-13 17:21:52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摘要: 6月25日上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李德华文集》暨李德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如期举行。李德华先生、罗小未先生早早就来到了现场,他们的故交后学簇拥着这对杰出的学术伉俪,无限温馨。

  同济大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宣传部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市规土局、武汉市规划局的领导和代表,校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领导,以及来自各界的师友、青年学子们出席了活动。在嘉宾们的发言中,李先生的学养、成就、品格、风范等被逐一勾勒。

  桃李满园  立德立言  春华秋实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教授在致辞中用三个词来概括李先生所作的贡献和成就,刚好也是李先生名字的拓展:桃李满园、立德立言、春华秋实。

  作为一名老师,李先生在讲坛上耕耘了几十年,培养了一代代建筑师和规划师,这些学生从校园走向祖国四方,可以说是桃李满园。

  作为系统构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一代宗师,李先生以学术思想和作品实践推动建筑规划学科发展,可以说是立德立言。李先生以其圣约翰完成的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学位为起点,带领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从单体走向群落,建筑走向都市,从物质走向精神,先生的智慧光芒启发、激励无数后学。

  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首任院长,李先生和他的同事当年亲手开创的事业,今天已经硕果累累、蔚为大观,可以说是春华秋实。李先生当年设计的建筑、规划、园林三位一体的规划布局奠定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今天的大格局。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研讨,更好地继承李先生的治学思想、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让学术薪火在一代代同济人身上传承。

  中国城市规划原理体系的奠基人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告诉大家,在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记录里,几乎所有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原版书的第一读者都是李先生。正是这样的坚持和积累,李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逐步积累形成了《城市规划原理》的完整手稿,经过多年的整理与刻制,新中国的第一本《城乡规划》油印本终于在1960年诞生,并于1961年正式出版。

  改革开放后,由李先生领衔全国多所高校教师编撰了《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版,于1981年出版,此后又进行了持续的修订。至今这本书已印刷了66次,印刷总量30多万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城市规划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教授指出,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读了《城市规划原理》这本书,才进了这个行业。李先生开创了这番教育事业,对整个时代来讲是恩泽。

  2006年,李先生荣获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最高荣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突出贡献奖”。这个奖项到现在为止,一共只有11人获得,李先生是第一批。

  几代人都是受到李先生思想的影响,他是一个传奇,一个象征,一个标志,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一批精英知识分子,学贯中西,开创了一项新的事业。

  始终保持学术的前瞻与领先性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关于李先生的几则故事,其中提到:改革开放初期,李先生到美国耶鲁大学交流。外国学者原以为多年的封闭,中国已经没有学术,先生竟然给他们讲了西方的规划理论和历史。这对今天的很多学者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李先生始终保持着对世界最前沿理论的关注和研究。

  关于学术思想的前瞻性,吴志强教授也谈到,他统计过李先生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题目几乎涵盖了当时国内外城市规划研究最前沿的各个方向。80年代开始,几乎每一个题目都在学界形成了大规模的研究群落。

  育人倾囊相授  治学严谨细致

  伍江教授还在发言中提到,他的博士论文是《上海百年建筑史》,李先生为这篇论文所花的心血,绝不亚于对他自己的学生。书稿写完以后交给李先生,改出了许多问题。很多年以后,当他有机会把这本书再次出版,李先生知道之后,把第一版又送还给他,书里面全是先生用红笔改的,每一页改动的地方还用小贴纸提醒。

  吴志强教授谈到,李先生常通过看似简单的事情向学生们传递学术研究的细致严谨,几乎所有学生都被李先生改过逗号、句号。

  学术伉俪的浪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永毅教授从一条围巾开始,讲述了李先生与罗先生之间的浪漫故事:1949年李先生、罗先生结为伉俪,李先生设计了一条围巾作为新婚礼物送给罗先生,非常时尚、别致,用棉麻编织而成,既十分现代,又非常朴实温馨。

  大家都知道李先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城市规划大师,实际上,他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设计师,对现代设计有深刻认识,且有出色实践的大家。

  李先生还为他和罗先生的新婚生活设计了一系列的家具,看上去非常朴实,但渗透了现代设计的思想,注重功能。

  吴志强教授提到,有一次,罗先生给他们上完建筑历史课,下课的时候,外面飘起毛毛细雨。师生们走到文远楼门口,这时李先生从办公室出来,撑了一把雨伞来接罗先生。他们都在感叹:先生教了我们什么是知识分子的浪漫。

  高尚的人生境界超越生命坎坷

  吴志强教授在整理李先生的文集时,偶然发现了先生完成的19本西班牙语小说英译本的手稿,原以为是先生兴趣广泛。可后来他才知道,李先生是在70多岁时癌症手术后,在病床上开始了他的西班牙语学习,开启了他新的征程。多少人在因病痛而呻吟的时候,李先生却开始了一门新的外语攻关。我们向李先生致敬,这是他奉献给我们的生命成果。

  为人为学矜持而沉静 坚守而丰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不同于像风一样意气风发的冯纪忠先生,不同于像火一样热情奔放的金经昌先生,不同于像水一样恣意汪洋的陈从周先生,不同于像花一样永远绽放的罗小未先生。李先生是一棵树,矜持而沉静,坚守而丰富。

  石楠教授也强调,学李先生,要学他的知识、学问、开创的事业,更要学他的为人,学他的低调、谦谦君子、不图功名的淡泊心态,能够把人文关怀的精神传承下去。

  杨贤金书记代表同济大学向李先生、罗先生赠送《李德华文集》《罗小未文集》。书函上所系方巾的原型,就是李先生当年送给罗先生的围巾。而文集的腰封也是参照围巾样式设计的。

  同济大学出版社华春荣社长、段存广书记向同济大学图书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图书馆以及学生代表赠送图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振宇院长、彭震伟书记向李先生、罗先生送上方巾。

  最后,罗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与一般的发布会不同,这里有很多深厚的感情。这一点让她非常感动,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聚在一起。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李先生、罗先生健康长寿。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