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高校图书代办站站长成端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广西高校图书代办站的成端显。非常荣幸在今天的会议上, 就“新业态、新形势下如何拓宽业务、高效服务,增强代办站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议题,分享广西站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谋未来发展方向。
全国高校图书代办站是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设立的教材发行网络,是连接大学出版社与高校的重要桥梁,是扎根教育系统、保障教材发行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三十多年来,在大学版协的坚强领导和代工委的悉心指导下,各站同仁充分依托自身地域优势与高校资源,成功塑造了“教材供应主渠道”的品牌形象,为“及时、正版、足量”保障教材供应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然而,时代浪潮汹涌而至:教材采购放开、学生自主购书兴起、数字教学资源井喷、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不禁深思:我们原有优势是否稳固?我们的角色、价值和未来,还能否继续“理所当然”地存在?这既是挑战,更是转型良机。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必须紧密围绕学校教学核心需求和出版行业发展的需要,主动求变,深化服务,实现从“教材供应商”向“教育服务伙伴”的根本转型。结合广西站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
一是守住基本盘,继续深化纸质教材供应服务,提升运营效能。
1.努力提升高校教材订购率。业务量是代办站的生存之本,提高教材订购率是确保业务量的有效途径。我站在这方面的做法是:①通过广西党委宣传部版权处与校方联合举办“版权进校园宣传活动”;②积极与校方沟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部分教材的统购模式;③深入一线,向学校派驻业务代表,主动对接学生班委和辅导员,打通服务末梢。
2.精准备货、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针对在“零库存”规则下学校按招生数报订易导致大量退货的痛点,我站依托“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智能管理。该平台可以提供精准教材信息,智能协调选审流程,支持学生在线订购与预付书款,为学校提供教材使用分析。我站基于平台数据精准备货,显著降低了退货率和无效损耗,提升了经营效益。
二是加强与出版社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区域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代办站是立足于教育系统的教育服务机构,比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渠道更懂得教育规律与学校需求,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渠道的核心优势。我们应该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的行政与高校资源优势,深化与出版社的战略协同。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做好教材选用服务,比如样书提供、教材推介、组织教研活动等,为人力有限的大学出版社提供本地化的,落地的产品推广与教学支持服务,成为其可靠的战略伙伴,实现价值共创,获取合理的服务回报。实践证明,这种服务模式对⽆论是⼩站还是大站都是适用的,都是代办站深扎教育市场、拓宽生存空间的有力举措。
三是筑强纽带,服务高校专业教师发展,提升高校粘性。
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教师发展有迫切的需求,而出版社拥有全国优质专家资源。代办站应该发挥好桥梁作用,为高校教师在教学竞赛、成果孵化等能力发展方面赋能,从而成为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伙伴。我站近年来针对学校“双一流”、“双高”、“双优”建设需求,通过出版社引入优质资源,成功促成广西大中专院校落地教学荣誉400余项,其中国家级50余项,这⽆疑对我站的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拥抱数字化转型,打造服务新生态,决胜未来。
当前,高校正在加快智慧校园、教学平台、数字教材等建设步伐,出版社也在积极搭建数字内容平台,探索新的推广机制。这一趋势不可逆,也不容忽视。如果代办站不能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因此我们必须主动转型,建设数字化服务能力。我们要成为连接出版社与高校的数字化增值服务枢纽。我站“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已打通高校教务系统、教学平台以及出版社数字内容平台和供应链平台,成为连接内容供给与教学场景的关键“接口”,为我站服务学校的数字教材编创支持、应用数据反馈以及为出版社提供教材区域化展示、样书样章申请、数字教材赋码等创新服务提供了保障,助力数字教学资源的有效推广和我站的高效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大学出版社,是我们永恒的核心使命。面对新业态新形势,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课程服务”这条生命线,在保障教学秩序、推动优质资源应用上持续深耕、锐意创新。巩固“主渠道”地位,不仅在于坚守传统优势,更在于以深化服务、拓展边界、拥抱技术来筑牢根基、提升价值。我们坚信,在大学版协领导和代工委指导下,通过全体代办站同仁的共同努力,这支“国家队”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服务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我的发言完毕,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期待与大家深入交流,携手共进!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代办站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