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业(哈佛商学案例精选集·实务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生物制药业(哈佛商学案例精选集·实务系列)
|
ISBN: | 7-300-04685-1/F.1450 |
条码: | |
作者: |
R.H.海伊斯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36.00
折扣价:¥32.40
折扣:0.90
节省了3.6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F1450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3-06-30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我译《生物制药业》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总结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才逐步演化成型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文明的产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外面的世界在人们的感觉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近了。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国门彻底敞开了,国内的企业获得了在国际上进行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中国内地也成了世界级企业争雄逐鹿的竞技场,万里长城庇护不了那些虚弱、低效的企业,只有那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企业才有可能从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巨人。由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非常成功的公司在管理和运营上也是各有不同,但从这些企业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很多规律性的特征: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健壮的企业文化,高效的运营机制,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 《生物制药业》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用于MBA教学的案例集。书中的案例几乎囊括了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业的新老权贵,案例的作者们全面总结了这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巨头以及近年来风头正劲的生物技术公司新贵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它们在世纪之交的战略规划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本书首先对生物制药业界进行了全面评述,介绍了不断变化的全球制药业的竞争态势及其对大制药公司的影响。重点分析了1997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制药公司:葛兰素-威康、默克、诺华、百时美-施贵宝以及辉瑞公司。文中一些数据和排名使我们对上个世纪末生物制药业的整体状况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接下来,针对几个公司的突出特点或管理元素进行了集中阐述,如礼来公司对新药研发和上市的革新,礼来公司为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专门成立了“重点团队”,其特点是集中各部门的优势力量,以产品为中心,强有力的、独立的领导,广泛的技能,职能交叉,以及具有明确的宗旨。而事实证明重点团队的结构确实促成了速度和质量的迅速飞跃。 有关默克公司的案例,作者则着眼于医药配送渠道的变革,默克公司对药品福利管理者(PBM)默德科公司的收购,PBM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优化药品的使用。文中也论及其它大公司对PBM收购的成败或者对收购PBM的看法。在诺华、千年和Biopure公司的案例中,探讨了由新的基因组科学带来的一些变化。 诺华公司由汽巴-嘉基和山德士于1996年合并而成,这一合并促成了以基因组为基础的卫生保健、农业业务和营养品等业务的协同合作。Biopure公司创立于1984年,是一个私有的,专攻用于兽医和人类医疗的超纯化蛋白的生物制药公司。1998年,Biopure成为生产“血液替代品”领域的三个正规的竞争者之一。 千年公司的案例则描述了位于坎布里奇的千年制药公司这一快速成长的生物技术企业,如何借助战略联盟为其开发以基因组技术的最新成果为基础的技术平台来提供财政支持。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定将不断有新型的高新技术公司的涌现,这些案例为未来依赖基因组以及生物工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在最后一个简短的评述中,作者强调了在当今的制药业中,市场营销与科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我国步入市场经济为时不久,企业在管理和运作上与国际同行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学习国外企业经营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在管理上少走弯路。相信本书丰富翔实的案例将会对我国的MBA教学有所裨益,同时也为生物制药领域管理人士提供一些素材。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