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其应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其应用
|
ISBN: | 7-5606-0481–1 |
条码: | |
作者: |
吕辉 李伯成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2.00
折扣价:¥20.90
折扣:0.95
节省了1.1元
|
字数: |
488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0751A0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3-08-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多媒体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有多媒体系统的结构、光盘技术、多媒体音频信号处理、视频显示基础、视频信号处理、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软件开发等。作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注意了多媒体技术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并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教学和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多媒体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多媒体技术概述 1
1.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1
1.1.1 媒体与多媒体 1
1.1.2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
1.2 媒体的类型 2
1.2.1POST http://sinobook.com.cn/press/scr和特性 5
1.3 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 5
第2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8
2.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8
2.1.1 一般传统计算机的组成 8
2.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9
2.2 多媒体处理器 11
2.2.1 现代高档微机的新技术 12
2.2.2 Pentium pro及以上处理器 14
2.2.3 多媒体处理器 15
2.3 存储器 16
2.3.1 内存储器 17
2.3.2 存储器管理 17
2.4 总线与接口 18
2.4.1 总线 18
2.4.2 多媒体接口部件 21
2.5 硬盘 22
2.5.1 硬盘机概述 23
2.5.2 硬盘驱动器及其接口方式 25
2.6 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25
2.6.1 多媒体输入设备 26
2.6.2 多媒体输出设备 29
第3章 光盘技术 32
3.1 概述 32
3.1.1 CD家族的发展 32
3.1.2 光盘的分类 35
3.1.3 光存储技术基本原理 36
3.1.4 主要技术指标 37
3.2 CD-ROM简介 39
3.2.1 CD-ROM盘片 39
3.2.2 CD-ROM信息的记录 40
3.2.3 CD-ROM的记录格式 41
3.2.4 CD-ROM的文件结构 43
3.2.5 CD-ROM驱动器 45
3.2.6 CD-ROM的制作 46
3.3 光盘的发展动向 48
第4章 多媒体音频信号处理 52
4.1 音频信号概述 52
4.1.1 信号的描述及分类 52
4.1.2 采样定理及信号重构 53
4.2 音频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54
4.2.1 音频信号 54
4.2.2 音频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56
4.3 话音信号的参数编码 61
4.3.1 话音源 61
4.3.2 话音参数的编码及声码器 62
4.4 乐器数字接口MIDI 63
4.4.1 计算机音乐 63
4.4.2 MIDI接口 66
4.5 声卡概述 69
4.5.1 声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9
4.5.2 声卡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功能 71
第5章 视频显示基础 74
5.1 显示扫描原理 74
5.1.1 逐行扫描 74
5.1.2 隔行扫描 75
5.1.3 扫描的同步 76
5.2 色度学基础 77
5.2.1 三基色原理 77
5.2.2 彩色的度量 80
5.3 彩色电视制式 85
5.3.1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 85
5.3.2 彩色电视制式 86
5.4 电视图像数字化 89
5.4.1 电视图像的采样格式 89
5.4.2 电视图像数字化标准 90
5.5 图像的属性和分类 91
5.5.1 分辨率 92
5.5.2 像素深度 92
5.5.3 真彩色、伪彩色与直接色 93
5.5.4 图像的种类 94
第6章 视频信号处理 96
6.1 视频的基本概念 96
6.1.1 视频信号的分类 96
6.1.2 视频处理 96
6.2 视频信号的输入与输出 98
6.2.1 视频信息源 98
6.2.2 视频输出设备 100
6.2.3 图像的显示 102
6.2.4 图像文件格式 104
6.3 视频卡概述 108
6.3.1 视频卡综述 108
6.3.2 视频卡举例 111
第7章 多媒体数据编码与压缩 114
7.1 数据压缩编码的基本概念 114
7.1.1 数据压缩的可能性及意义 114
7.1.2 信息的量度 115
7.1.3 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分类 117
7.1.4 数据压缩编码方法的选择 118
7.2 常用音频信号压缩编码及解压方法 119
7.2.1 PCM脉冲编码调制 120
7.2.2 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 124
7.3 其他音频压缩编码方法 127
7.3.1 子带编码 127
7.3.2 矢量量化 127
7.3.3 线性预测编码(LPC) 128
7.3.4 混合编码 129
7.4 图像数据编码压缩方法 131
7.4.1 行程编码 131
7.4.2 哈夫曼编码 132
7.4.3 算术编码 134
7.4.4 二维预测编码 135
7.4.5 变换编码 136
7.4.6 LZW(Lempel-Ziv-Welch)编码 139
7.4.7 混合编码 142
7.5 静态图像的JPEG技术标准 142
7.5.1 JPEG的基本内容 143
7.5.2 编码算法 143
7.5.3 源图像数据 148
7.5.4 压缩数据的数据格式 149
7.6 动态图像信号的处理 151
7.6.1 动态图像处理应考虑的问题 151
7.6.2 H.261标准 154
7.6.3 MPEG动态图像标准 158
7.6.4 视频技术的发展 165
第8章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66
8.1 多媒体网络与通信的特征 166
8.1.1 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 166
8.1.2 多媒体网络通信的性能要求 166
8.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68
8.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68
8.2.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169
8.3 局域网技术 173
8.3.1 局域网概述 173
8.3.2 IEEE 802.3标准 总线局域网(以太网Ethernet) 175
8.3.3 IEEE 802.5标准 令牌环网络 176
8.3.4 IEEE 802.4标准 令牌总线网 177
8.3.5 高速以太网技术 178
8.3.6 交换式网络 178
8.4 广域网技术 181
8.4.1 分组交换网络 181
8.4.2 帧中继网络 184
8.4.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ATM网络简介 187
8.5 网络互连 190
8.5.1 中继器 190
8.5.2 网桥 190
8.5.3 路由器 190
8.5.4 网关 192
8.6 计算机网络发展与多媒体应用 193
8.6.1 多媒体网络 193
8.6.2 互联网上的多媒体技术 194
8.6.3 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应用 195
第9章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197
9.1 多媒体数据库概述 197
9.1.1 数据管理方法的发展 197
9.1.2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198
9.1.3 多媒体数据的特点 199
9.2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00
9.3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功能 201
9.4 扩展关系数据库方法——NF2方法 203
9.5 基于内容的检索与查询 205
9.6 超文本和超媒体 208
9.6.1 什么是超文本和超媒体 208
9.6.2 超文本的定义和组成 210
9.6.3 导航图 212
9.7 超文本的特性和功能 212
9.7.1 特性 212
9.7.2 功能 212
9.8 多媒体数据模型 213
9.8.1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13
9.8.2 超文本模型 215
9.8.3 多媒体数据的文献模型 215
9.8.4 表现与同步模型 217
9.8.5 多媒体数据的信息元模型 218
9.8.6 超文本在万维网中的应用 218
第10章 多媒体应用环境 221
10.1 Windows 95/98提供的多媒体功能 221
10.2 CD播放器 224
10.2.1 “CD播放器”界面 225
10.2.2 “唱片”菜单 225
10.2.3 “查看”菜单 226
10.2.4 “选项”菜单 227
10.2.5 CD唱盘的播放 228
10.3 录音机 228
10.3.1 打开和播放录音文件 229
10.3.2 在声音文件中移动位置 229
10.3.3 录制一个声音文件 229
10.3.4 编辑声音文件 229
10.3.5 改变声音的属性 230
10.3.6 混合多个声音文件 232
10.3.7 复制和粘贴声音文件 232
10.4 媒体播放机 233
10.4.1 音频播放 234
10.4.2 视频播放 234
10.4.3 多媒体文件的播放 236
10.4.4 对象链接和嵌入的设置 236
10.4.5 文档中多媒体文件的嵌入或链接 237
10.5 音量控制 238
10.5.1 控制音量选项 238
10.5.2 音量调节 239
10.6 多媒体系统设置 240
10.6.1 音频设置 240
10.6.2 MIDI设备 241
10.6.3 CD音乐设置 242
10.6.4 视频设置 242
10.6.5 高级设置 243
第11章 多媒体程序设计 244
11.1 多媒体程序设计概要 244
11.1.1 VB编程的基本概念 244
11.1.2 VB中的对象 244
11.1.3 VB程序设计要素 245
11.1.4 VB中的常用控件和窗体 246
11.2 人机界面设计 247
11.2.1 多媒体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 247
11.2.2 利用VB开发图形用户界面 247
11.2.3 菜单设计的原则和编程技术 248
11.3 图形、图像程序设计技术 250
11.3.1 VB坐标系统及图形格式 250
11.3.2 PaintPicture方法和BitBlt Api函数 251
11.3.3 LoadPicture函数和SavePicture语句 256
11.3.4 Pset、Circle、Line绘图方法 257
11.3.5 利用VB进行图像处理 260
11.4 数字音频软件开发技术 268
第12章 Authorware多媒体创作工具 273
12.1 引言 273
12.2 Authorware初步 274
12.3 Authorware的图标 280
12.4 Authorware 多媒体编程 285
第13章 PowerPoint著作工具 301
13.1 概述 301
13.2 基本操作 302
附录 313
参考文献 321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通信网络以及影视音响等多种技术、多种学科的综合,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使人机关系变得越来越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将是人机交互的最高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它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到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应用中去,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原理与开发工具,这正是编写本书的目的。 本书的编写思想有两点:一是对多媒体技术涉及到的理论和技术,着重讲述基本原理以及内在的关联,使读者对多媒体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二是考虑到多媒体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本书对多媒体系统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作了较深入的介绍,努力体现软硬件的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书共分13章。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述,介绍多媒体技术的一般概念;第2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介绍多媒体系统的硬件结构;第3章光盘技术,介绍光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4章多媒体音频信号处理,介绍音频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第5章视频显示基础;第6章视频信号处理,介绍视频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第7章多媒体数据编码与压缩,介绍音频、视频信号压缩编码的主要算法和标准;第8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介绍多媒体网络与通信的主要技术;第9章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介绍多媒体数据管理;第10章多媒体应用环境,介绍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多媒体功能;第11章多媒体程序设计,介绍多媒体开发软件VB的应用;第12、13章多媒体开发工具,介绍Authoware 和PowerPoint的应用。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由吕辉、李伯成教授主编。吕辉教授提出了编写提纲并编写了第1、4、5、8章,李伯成教授编写了第3、6章,吕辉、李伯成共同编写了第7章,刘曙编写了第2章,杨晓燕编写了第9章,张延红编写了第10、11章,王筑程编写了第12、13章。全书由吕辉、刘曙统稿。赖连匡、李燕等完成了大量文字录入和图稿整理工作。李伯成教授审阅了全部书稿。 本书在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览要》(李伯成、柳宝堂编著)一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写,融入了作者多年从事多媒体技术教学和科研开发的成果,并且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才得以成稿。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领导给予了很多鼓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本书出版的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劳动。 感谢读者阅读本书,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