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人的十四个观念:改革开放40年经济哲学范畴诠释 - 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改变中国人的十四个观念:改革开放40年经济哲学范畴诠释
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
|
ISBN: | 978-7-5642-3123-1/F.3123 |
条码: | |
作者: |
张雄 等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9.00
折扣价:¥84.55
折扣:0.95
节省了4.45元
|
字数: |
268千字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8-11-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资本、金融、财富、劳动、欲望、个人、自由、法、自然、创新、消费、发展、正义等15个深刻关联中国人心智发展的经济哲学范畴,集中诠释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经历中国现代史上这场史无前例、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关键过程,叙说着中国现代性发育、发展的最精彩故事。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以经济哲学的视野整理和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现代性发育的15个观念。它既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深度把握,又是对共产党发展观念的认识论考察,它体现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存在论追问。 本书的学术创新和特色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立足新时代背景,重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的现代性、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准确勾勒和概括出改革开放40年来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变革图示。其二,在此基础上,用经济哲学特有的范畴整理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历史事实,运用知性的判断整合感性的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历史叙事;其三,通过理性反思,使其升华为具有价值属性的主体精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背后发现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逻辑思路;其四,通过对15个范畴的梳理、整合、反思,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的正确性;其五,本书并非局限于对历史的分析与思考,而是通过思想观念的分析,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塑造“新我”的方法论和思想明证,对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
|
作者简介: |
张雄,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财经大学首届郭秉文奖获得者。国家二级教授、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上海市委讲师团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理论文章16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文章15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
|
章节目录: |
总序 / 燕爽1
前言 / 张雄 1
数据中国1
导论 / 张雄 1
一、鲜活的辩证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改革 1
二、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经济哲学 6
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改变中国人的生存观念 14
第一章 消费观念 / 张雄 熊亮 19
第一节 消费观念的学理性追问 19
第二节 1978—1992年:中国人消费观念的现代性萌动 22
第三节 1992—2012年:现代性消费观念的充盈及异化 27
第四节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追求进步的消费观:“理性—绿色—
共享” 32
第二章 货币观念 / 曹东勃 39
第一节 1949—1978年:既重要又不重要的货币观念 41
第二节 1978—1992年:思想的解放带来了货币观念的放大 43
第三节 1992—2012年:从高涨的货币经济到多向度的货币观念 47
第四节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货币经济深度发展带来货币观念的理性化矫正 52
第三章 欲望观念 / 姜勇 59
第一节 非理性:欲望概念内涵的多维度诠释 60
第二节 1949年以来中国人欲望观念的变迁 63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的问题 69
第四章 财富观念 / 宁殿霞 72
第一节 财富概念的经济哲学诠释 73
第二节 1949—1978年:注重计划配置、集体积累的财富观念 77
第三节 1978—1992年:对两个重大问题的反思引发现代财富观念的启蒙 81
第四节 1992—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提供了财富涌流的空间 84
第五节 2012—2018年:财富共享与人民财富论新时代的开启 88
第六节 中国人财富观念嬗变的启示 9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 / 王程 93
第一节 市场经济观念认知图式的质变:实现三个“告别” 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生成的历史逻辑 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价值寓意 108
第六章 经济正义观念 / 康翟 119
第一节 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正义观 120
第二节 1978—1992年:包容差异和竞争的经济正义观 124
第三节 1992—2012年:“先富”与“共富”的辩证法 128
第四节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正义观 133
第七章 自然观念 / 平成涛 139
第一节 1949—1978年:“人定胜天”的自然观念 140
第二节 1978—1992年:处于萌动时期的现代自然观念 145
第三节 1992—2012年: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带来自然观念的现代面相 148
第四节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下自然观念的新方位 153
第八章 金融观念 / 申唯正 162
第一节 金融观念的范畴解读 163
第二节 中国现代性金融观念的萌芽与发展 169
第三节 走向自信的中国金融观念 184
第九章 个人观念 / 李秀辉 189
第一节 个人观念的研究理路与学理反思 192
第二节 个人观念发育的社会环境变迁 200
第三节 我国个人观念形成的五个面向 206
第四节 转型期个人观念健康发育需处理好三对二律背反关系 214
第十章 劳动观念 / 王程 221
第一节 劳动范畴的学理性诠释 222
第二节 经典著作中劳动概念的现实延展 225
第三节 改革开放推动劳动观念实质性提升 2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现代劳动观念不断充盈 235
第五节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的新时代劳动观念 239
第十一章 创新观念 / 任瑞敏 245
第一节 1978年以前:创新更多的是革命的激情和苦干精神的显现 246
第二节 1978-1992年: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对创新观念的深刻反思 251
第三节 1992-2012年:国家创新战略的提出以及创新实践的全面展开 256
第四节 自十八大以来:创新观念的全面性、系统性及人民性 262
第十二章 发展观念 / 董必荣 267
第一节 1949—1978年:革命的发展观念 270
第二节 1978—1992年:改革的发展观念 273
第三节 从“先进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275
第四节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 278
第十三章 资本观念 / 速继明 29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观 294
第二节 1949—1978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确证与资本理解的矛盾性与摇摆性 299
第三节 1978—1992年:发展道路的自我反思与资本理解的反思性与开放性 301
第四节 1992—2012年:“批判”与“建构”中的“私有资本”和“公有资本” 306
第五节 自2012年以来: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311
第六节 经验与启示 318
第十四章 法的观念 / 王程320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现代意义的法” 321
第二节 1949—1978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新法的探索 327
第三节 1978—1992年:思想解放推动现代法的观念的萌动 330
第四节 1992—2012年:社会主义现代法治观念的全面打开与高涨 336
第五节 更为公平正义与科学理性:新时代法的观念的实践与创新 342
后记 351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