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对外贸易通史(第四卷)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对外贸易通史(第四卷)
ISBN:978-7-5663-1928-9 条码:
作者: 孙玉琴、孙倩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60.00  折扣价:¥57.00
折扣:0.95 节省了3元
字数: 271千字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数:
出版日期: 2018-05-01 每包册数:
国家规划教材: 省部级规划教材: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获奖信息: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前言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将丝绸等货物辗转运往境外。公元前2世纪,西汉武帝时期开拓的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开始联系在一起,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关系渐次发生,并不断向前发展。贸易往来推动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华文明在造福全人类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使中外经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进步。
  受社会经济形态、中外政治经济格局及意识形态的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曲折的进程。西汉武帝时期基于国防安全畅通了丝绸之路,客观上打开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通过古老的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境外国家和民族间展开了日益广泛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这一时期尽管贸易规模有限且以奢侈品贸易为主,直接获益者为少数贵族阶层,但通过贸易活动,中国引进了大量域外物种,从而丰富了中国农作物品种,普通民众的福利状况也有所改善。与此同时,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国,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贸易的开展逐渐输出,有益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纷争不断,政治上南北分裂,经济上遭受战火摧残,使这一时期发展对外贸易的社会经济基础有所削弱,但控制中国北方及南方的各政权为拓展其生存空间均致力于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从而使沿着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的对外经济交往得以持续,并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再次实现了空前的国家统一,在积极对外开放政策下,陆上丝路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中国与中亚地区间的贸易高度繁荣。唐后期,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及航海水平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逐渐超过陆上丝绸之路。
  宋代由于国内财政危机空前严重,因此对海外贸易空前重视,鼓励海外贸易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造船水平的提高、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又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使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伙伴大幅度增加,贸易的商品种类大为丰富,特别是海外贸易日益突破奢侈品贸易的局限,不少日用品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如宋朝粗重的陶缸、陶瓮出口到东南亚,胡椒等普通香料也大量进口到国内,这种贸易活动直接有益于普通民众的生活。而占城稻的引进不仅推动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缓解了民众的粮食短缺状况,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元代随着欧亚陆海交通畅达,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复兴,海上丝路联系的地域更为广阔,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贸易达到了新的水平。
  明代初年,面对来自日本倭寇的骚扰及沿海各种反抗势力,明朝实施了严格的海禁政策,中外民间贸易被禁止。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畅通,中外官方贸易发展到顶峰。16世纪以后,随着欧洲人的东来,中国传统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变。面对西方殖民威胁,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统治者,在高度成熟的封建政治制度下,极力维护其既有的统治秩序。对外政策日趋封闭、保守,对外贸易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在与欧洲殖民者的贸易中,中国越来越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结果使中国未能凭借丝、茶等商品的绝对优势获得应得的对外贸易利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也终于彻底丧失了。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西方列强迫使中国与之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独立自主的封建对外贸易随之演变为近代半殖民地性的对外贸易。为使中国经济发展符合西方列强的利益,西方列强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强权政治,迫使中国接受了一系列近代制度安排,它们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将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轨道,中国成了西方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对外贸易日益半殖民地化。
  近代百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因而世界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国际市场的变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资本主义列强势力的此消彼长决定着它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程度。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化,一方面影响了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抑制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
  20世纪前半叶,中国政局动荡,内部纷争不已,外部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入侵,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对外贸易遭到致命的打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半殖民地对外贸易随之终结。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30年间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受中苏关系恶化及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结构落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对外贸易加速发展,与世界经济融合日益加深。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也使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
  现实是历史的继续,系统研究中国两千余年的对外贸易历史,梳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脉络,总结经验教训,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而且能使我们以史为镜、鉴古知今,更深入地理解现实,继往开来,为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的智慧。
  本套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是古代卷,涵盖先秦至清前期的对外贸易;第二卷是近代卷,主要涉及清晚期及中华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第三卷是现代卷,主要研究新中国60余年来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第四卷为画册,以图片直观展现中国对外贸易史的发展历程。
  本套书由多位中青年学者共同撰写完成,总主编对本套书从体例到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参加本套书编写的人员主要有:孙玉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主要负责第一卷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部分内容,第二卷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部分内容,第四卷部分内容;陈晋文,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主要负责第二卷第三章、第四章;曲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负责第三卷第一章~第五章;蒋清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负责第二卷第五章、第六章部分内容;孙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主要负责第四卷部分内容;常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负责第一卷第七章、第八章部分内容,第二卷第一章、第二章部分内容;王微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主要负责第三卷第六章;张鲁青,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负责第三卷第七章;郑春芳,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主要负责第三卷第八章、第九章;苏小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博士,主要负责第三卷第十章。此外,西北大学李瑞哲副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常旭副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叶梅副教授、王虎老师、曹亚红副研究员、刘海军老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建树、周宇轩、张阳、邢恩焱、罗皓、谢梅、赵乐、于硕、许畅以及希腊留学生玛丽安(Erotokritou Marianna)、索菲亚(Erotokritou Sofia)等同学为本套书提供了图片或协助拍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刘平同学对本套书资料的后期核查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套书由总主编负责统稿,为使本套书保持学术风格的统一,总主编对各卷作者提供的文稿在内容上进行了取舍、补充与整合,本套书的学术贡献均归功于各卷作者,编纂过程中的不当之处请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