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山文化 - 旅游教育与文化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大巫山文化
旅游教育与文化丛书
|
ISBN: | 7-5624-2413-6/K |
条码: | |
作者: |
任桂园
相关图书
|
装订: | 精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16.00
折扣价:¥15.20
折扣:0.95
节省了0.8元
|
字数: |
255千字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8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1-08-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首先对大巫山溯源辨流,钩稽根植于本土德原生性文化;然后揭示其移民文化特质,探讨民俗文化中德巴风楚韵和浪漫主义的神女文化;最后论及景观文化和旅游文化。所论诸种文化现象,皆以丰瞻的原始材料为依据。既引文献资料为“书证”,又用考古发现为“物证”,还以民间采风、田野调查所得有关资料为“参证”,新颖的观点以翔实可靠的材料为支撑,言必有据,求实求真,体现了可贵得学术品格。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大巫山文化与长江三峡文化 第二章 大巫山溯源辨流 第一节 地壳运动与大巫山等山脉得形成 第二节 长江三峡与大宁河小三峡的成因 第三节 巫山得名的由来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一 巫山得名的由来 二 大巫山地区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第三章 根植于本土的原生性文化 第一节 最为原始的巫山文化——龙骨坡文化 第二节 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大溪文化 第三节 早期巴文化的摇篮——魏家梁子文化 一 巴族起源诸说 二 魏家梁子遗址与魏家梁子文化 三 两种文化类型的时段定位与相互关系的推论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极乐世界——巫 文化区 第四章 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质 第一节 远古时期对峡外文化的吸纳与涵化 一“孟涂如巴莅讼”所带来的文化影响 二 “夏耕之尸逃亡巫山”再次使大巫山文化打上移民文化的烙印 第二节 远古时期大巫山本土文化的传承与播化 一 大巫山地区为何最早称“巴” 二 崇蛇巴人最早走出大巫山 三 崇虎巴人(廪君巴)的军事大迁徙 四 大巫山移民文化两首最为动人的乐章 第三节 先秦时期大巫山地区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发展态势 第四节 秦汉晋南北朝时期大巫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态势 第五节 唐宋瓶颈经济与走廊文化 第六节 规模巨大的移民潮对巫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 第五章 民俗文化中的巴风楚韵 第一节 大巫山民众的人文品格 第二节 大巫山地区的岁时习俗 第三节 尚巫之风源流略考 第四节 唐宋余韵 一 击鼓焚山,烧龙祈雨 “竹枝之歌”与“踏啼之歌” 三 “龙舟竞渡”与“牵钩”之戏 四 女性惯于负重与居民经商成风 第六章 浪漫主义的神女文化 第一节 神女故事的发轫 第二节 神女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第三节 神女传说的探源与新解 第七章 独放异彩的景观文化 第一节 极富人文色彩的自然景观 一 大巫山·巫山峡·巫山十二峰 二 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 三 三台·八景·陆游洞 第二节 融入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 一 高唐观·楚王宫·神女庙 二 宁河栈道·盐铁盆 三 宁河崖上悬棺葬 四 大昌古镇袖珍城 五 集仙峰下孔明碑 第三节 一部无与伦比的文学经典 一 巫山高 二 巫山一段云 三 竹枝词 四 巫山民歌 第八章 现代巫山旅游文化 第一节 巫山旅游业与文化开发现状 第二节 三峡工程与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现代巫山旅游文化开发前景展望 附录 说尸·兼论夏耕之尸与鳖灵之尸 后记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