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东皋琴谱校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东皋琴谱校译
ISBN:978-7-5663-1984-5 条码:
作者: 薄克礼 译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9.00  折扣价:¥46.55
折扣:0.95 节省了2.45元
字数: 170千字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8-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东皋琴谱》是明末寓居日本的僧人蒋兴俦在日本流传下来的琴歌作品,因其影响深远,故所流传版本众多,仅《琴曲集成》就收录《和文注音东皋琴谱》、《大原止郎本东皋琴谱》、《明和本东皋琴谱》,后来又发现较为全面的“无碍庵本”,以及其他散抄本。在此基础上,我们对49个琴歌作品进行了打谱翻译,并详细校对了具体的指法,最终形成简谱和减字谱及歌词对应的作品集。并邀请当代著名琴歌专家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弦歌录制。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精彩片段:


  《东皋琴谱》系明末清初时期的琴僧东皋心越禅师(俗名蒋兴俦)1676年流寓日本后传流下来的琴曲歌词谱集,或谓琴歌集,是明末清初古琴江派最为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其歌词大多为我国历代文学家的作品,包括孔子、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李清照等人。东皋心越禅师本人的琴技与琴歌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对日本文化有重大影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东皋琴谱》在我国少有传承,不仅在于发现的晚,也因其皆为琴歌作品而被忽视。所以,目前虽有减字谱对应歌词,但无现在广泛应用的简谱或五线谱,没有节奏与旋律,至今仍在传唱的寥寥无几,对其作品进行全面打谱整理的还未尝有见,故大多还属于死谱的范畴,于是对现存各个版本进行全面细致的打谱、校对,对其歌词及作者进行必要的考证和梳理,显得尤其必要。
  可这绝非简单易行之事,理由如下:
  第一,流传下来的《东皋琴谱》主要是抄本,无碍庵本抄写相对规范,勾勾抹抹很少,桂川家藏本抄写亦可称工整,只是指法的修改太多,今虞琴社本虽然整齐,但数量较少,且忽略了很多左手吟猱的标记,明和本的抄写虽然清楚,不过体量很小,字体歪歪扭扭,大原止郎本收曲很多,但问题也最大,歌词与指法都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就细节方面而言,除歌词的错讹之外,很多作品抄本未标注作者姓名,有些作品比较熟悉,但有些作品比较罕见,如《安排曲》《熙春操》等,而且有些东皋禅师自己的作品也未加标注,这都需要一一辨析。所有这些,没有坚实的古典文学功底是很难做到的。
  第二,校译的主要工作除了校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打谱。打谱有多难?琴界所传为“小曲三月,大曲三年”,而且必须是有丰富经验的老琴家才能做到,这也是目前现存三千多首古琴曲只有几十首作品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知道琴歌的体制相对较小,打谱似乎容易,但实际上琴歌的打谱因为宋明以来琴人对其多加诟病,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并非易事。就打谱而言,必须具备几个要素:一是要擅长古琴演奏,唯此,才能对具体的指法要求进行符合古琴演奏实际的演绎。譬如说,在指法的标注上有“二上”,一般指在原有徽位上行两个音位,而“上九八”则也属于“二上”的范畴,由十徽上九再上八,千万不能错认为“九徽八分”,然而如果是“上八九”,则是指“八徽半”,这些指法一旦理解错误,就会损害原作本意。二是要符合歌唱的需要,琴曲歌词都是用来歌唱的,如果打谱作品不能演唱,或唱出来佶屈聱牙,非常难听,肯定也是不对的,所以这需要打谱者要懂得古诗词乃至文赋的演唱规律,如平上去入的处理,主要参照中古音的发音规律,千万不能以普通话替代,否则就失去了诗词文赋原有的语音土壤。又如对吟猱的处理,或长或短,或前或后,都应参照古诗词的吟诵规律,方可妥帖。于此,查阜西先生曾提出“乡谈折字”之法,显然是借此追寻古音的踪迹。三是打谱者要有很好的乐理基础,尽管古代的诗词讲究以句为拍,但以句为拍也是有一定之规的,一点不得放松。另外,《东皋琴谱》主要涉及两个曲调:一个是传统的正调(F),一个是需要紧二五弦的凄凉调(降B《阳关三叠》),此凄凉调与一般的只紧五弦的降B调是有一些区别的,如果不能仔细,容易混为一谈。如此看来,对于古琴音乐文献的整理还需要有坚实的音乐基础和古琴艺术与歌唱的实践。
  第三,古琴减字谱的排版问题,《东皋琴谱》全部是抄本、竖写,转换后需要横写,但抄写现在也成了很大的问题,字体不统一、似是而非等现象不一而足,所以横版的标准化的印刷体非常重要。值得高兴的是,《东皋琴谱校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书作者薄克礼教授随我研习古谱多年,并为此刻苦习琴近二十年,研究琴歌也有十数年的历史,《中国琴歌发展史》《中国古代琴歌精华校译》《东皋琴谱校译》都是其呕心沥血之作,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不仅限于案头打谱,还注重打谱后的舞台弦歌实践,以使琴歌逐步完善。为此,他亲自主持了并参与了“弦歌进高校”“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都亲身感受到了古琴弦歌的魅力,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也对他的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推广之外,他重视传承,为此开办了多期弦歌与吟唱的师资培训班,使琴歌作品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结果。
  “闻弦歌而知雅意”,可以相信,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代诗词乐谱的挖掘、整理与传唱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发扬光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谨以此祝薄克礼教授再造辉煌。
  是为序。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