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化学(第二版) - 高等医药学专科教材(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生理生化学(第二版)
高等医药学专科教材(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
ISBN: | 7-5624-1198-0/R |
条码: | |
作者: |
黄仲荪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5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4.00
折扣价:¥22.80
折扣:0.95
节省了1.2元
|
字数: |
511千字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09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0-09-01 |
|
内容简介: |
为了便于同学学习,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的教材编成一本《生理生化学》,分上、下两篇。 上篇——生理学 1.将一些与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如细胞膜的结构、血型与输血、能量代谢以及多年来只编教材而不讲的内容,如男性生殖生理、脑的语言功能、记忆、觉醒和睡眠等功能均未列入教材。 2.对目前尚未定论、而实用意义又不大的一些学说,一般不作介绍或简化叙述。如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视网膜电位产生原理以及条件反射形成机制等。 3.对神经系统一章的内容作了部分新的编排。如在感觉器官章节中,将感受器生理从传统的编排中分离出来,这可使神经系统感觉机能的前言在内容上更前后呼应。突出了丘脑与大脑皮层在接受感觉传入上的作用;删减了一些介绍临床神经疾病症状的内容。 下篇——生物化学 1.血液、水与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等与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未予编入。对各章节中涉及的物质代谢调节的内容作了精简。对肝胆生物化学的内容作了调整:删去了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保留了生物转化、胆汁酸及胆色素代谢的内容;生物转化一节偏重于化学物质的代谢。关于药物代谢部分将纳入药理学中讲授。 2.对生物学及其它领域已广泛应用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杂交、基因工程等的原理及新的观点,作了简要的介绍。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上 篇 生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二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四、反馈与机体的功能调节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入胞和出胞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的兴奋性及其特征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三、兴奋的引起和扩布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胳肌细胞的结构特点
二、肌细胞的收缩原理
三、骨胳肌的收缩特征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血量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液总量
第二节 血液的生理功能
一、运输功能
二、防御和保护功能
三、生理性止血
四、维持内环境稳定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射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二、心室射血与充盈
三、心脏射血功能的评价
四、心脏射血功能的调节
五、心音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动脉血压
二、静脉血压与血流
三、微循环
四、组织液生成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五节 冠脉循环
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呼吸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廓及胸膜腔
第二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功能
第三节 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
二、气体交换过程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机械消化
二、化学消化
第二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分泌
二、胃的运动
第三节 小肠内消化
一、小肠内的消化液
二、小肠的运动
第四节 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液
二、大肠运动和排便
第五节 吸收
第六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第二节 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过程
二、散热过程
第三节 体温调节
一、行为性体温调节
二、生理性体温调节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第一节 概述
一、尿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组成
二、肾结构与肾血液循环的特征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
一、滤过的实验证据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
三、滤过的动力
四、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五、影响滤过的因素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现象与重吸收方式
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三、影响重吸收的因素
第四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一、H+的分泌
二、Mh3的分泌
三、K+的分泌
四、其他物质的排泄
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肾髓质的渗透压梯度现象
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
三、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第六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
二、醛固酮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二、突触传递
三、神经递质
四、中枢内神经元联系方式与中枢活动的特点
五、神经元之间除经典突触外的其它联系方式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受器及其生理特性
二、感觉的投射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功能和感觉代表区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基底神经节在调节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三、各级中枢对植物性功能、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图
一、条件反射
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
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感光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听觉器官
一、传音系统——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二、感音系统——内耳耳蜗的功能
第三节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二、腺垂体及其分泌的激素
三、神经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甲状腺机能的调节
第四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二、肾上腺髓质
第五节 胰岛
一、胰岛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节 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和降钙素
一、甲状旁腺素
二、降钙素
三、维生素D3
[附] 女性激素与月经周期
一、女性激素
二、月经周期及其激素基础
下篇 生物化学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三、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肽键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二、蛋白质溶液的胶体性质
三、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性质
四、蛋白质的变性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类
一、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类
二、按蛋白质的形状分类
三、按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第五节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 酶
第一节 酶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一、酶的催化性质
二、酶的化学本质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一、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
二、酶的必需基团与活性中心
三、酶原及其激活
四、同工酶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一、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酶活性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四节 酶的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不可逆抑制作用
二、可逆抑制作用
第五节 酶的化学修饰与别构调节
一、酶的化学修饰
二、酶的别构调节
第六节 酶的分类和命名
一、酶的分类
二、酶的命名
第七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酶与疾病的病因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第三章 维生素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索D
三、维生素K
四、维生素E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B1
二、维生素B2
三、维生素PP
四、维生素B6
五、泛酸
六、生物素
七、叶酸
八、维生素B12
九、维生素C
第四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特点
第二节 ATP与其它高能化合物
一、ATP
二、磷酸肌酸
三、ATP和其它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互变
第三节 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组成
二、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三、胞液中NADH的氧化和穿梭作用
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
二、氧化磷酸化
第五章 糖代谢
第一节 血糖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三、糖耐量试验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三羧酸循环小结
四、磷酸戊糖途径
第三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一、糖原合成
二、糖原分解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第四节 糖异生作用
一、反应途径
二、几种非糖物质的糖异生作用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脂类的生理功用
一、脂肪是体内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二、类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必要成分
三、其他功能
第二节 血脂
一、血脂的种类和含量
二、血浆脂蛋白
第三节 脂肪的代谢
一、脂肪的分解代谢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
第四节 磷脂与胆固醇的代谢
一、磷脂代谢
二、胆固醇代谢
第七章 蛋白质代谢
第一节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氮平衡及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
二、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互补作用
第二节 蛋白质在肠内的腐败作用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三、氨的代谢
四、酮酸的代谢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四、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
第五节 氨基酸与糖及脂类代谢的联系
第八章 核酸的化学与代谢
第一节 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一、核苷酸的结构
二、核苷酸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性质
一、DNA的一级结构
二、DNA的二级结构
三、DNA的三级结构
四、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第三节 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第四节 核苷酸的代谢
一、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五节 遗传信息流动的中心法则
第六节 DNA的酶促合成
一、DNA的复制
二、DNA的损伤与修复
三、反转录作用
四、DNA的体外合成——PCR
第七节 RNA的合成(转录)
一、不对称转录的概念
二、RNA聚合酶
三、转录后RNA的加工
第八节 基因工程简介
一、基因工程需用的主要材料
二、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第九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
一、mR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tRNA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三、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第三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过程(核糖体循环)
一、启动阶段
二、肽链延伸阶段
三、终止阶段
第四节 多核糖体
第五节 翻译后加工的主要方式
—、水解剪接作用
二、二硫键的形成
三、肽链中氨基酸残墓侧链的修饰
四、辅基的连接和亚基的聚合
第十章 非营养物质、胆汁酸和胆色素的代谢
第一节 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生物转化的化学反应
二、生物转化的特点
第二节 胆汁酸的代谢
一、胆汁酸的种类
二、胆汁酸的代谢
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四、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
一、胆红索的生成
二、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成结合胆红素
四、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及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