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 - 中国自信理论思考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
中国自信理论思考丛书
|
ISBN: | 978-7-5598-1615-3 |
条码: | |
作者: |
耿超、徐目坤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40.00
折扣价:¥38.00
折扣:0.95
节省了2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9-04-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研究现状”“本质要义”“理论溯源”“战略创新”“认知自觉”“机遇与挑战”以及“历史与经验”“精神内核”“创新发展”等方面,对文化自信的概念、内涵、历史、作用、价值、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专业而系统的论述。着重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因子,并强调了文化自信的提升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
作者简介: |
耿超,法学博士,毕业于国防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徐目坤,多年从事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党史重大问题解读等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完成国家级、军队级等课题研究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章节目录: |
导论 001 复兴之本:文化自信的本质要义 009 理论溯源:文化自信的历史考察 040 战略创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063 认知自觉:文化自信的主体建构 081 危机并存:文化自信的机遇与挑战 111 以史为鉴:中国文化自信的历程与经验 131 他山之石:外国文化自信的经验教训 141 源头活水: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 153 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186 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202
|
精彩片段: |
人类当前面临诸多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一种强调“文明与野蛮”的二元认识论和思维方式,它们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选民”和文明的模板,把其他文明看作是“旧世界”的“苦海”,其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其主导下的社会发展道路也不可能给整个人类带来福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攻克人类的共同难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他还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如和谐、友好等,对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应建议并努力促成国际社会吸收和采纳,用于各类国际文化规则与标准的修改与制订。中国文化就是和平、和谐的代表,对促进世界文化发展有着独特的借鉴价值。“和谐”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主张在“不同”的多样化和谐中追求事物的生生不息、蓬勃发展。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和为贵”的思想,认为和睦是最重要的。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把“和平、合作、和谐”的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传播出去,坚持与各国文化的共生、共处、共赢、共荣,为国际关系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国际文化新秩序奠定思想基础。
|
书 评: |
在建党九十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为何在国家战略层面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提出“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又为何以及如何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全面回答了这些问题,着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系列有关文化事业讲话的精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文化自信要点进行全面阐述,对文化自信历史进行完整梳理的优秀理论读物。作者长期工作在理论一线,对文化自信的命题有着长期思索,因而本书紧紧围绕时代热点,回应时代关切,具有极强的前瞻性。综观全书,既有纵向的各历史阶段文化自信演进特点的对比,更有横向的各主要国家兴衰荣辱经验的对照,在当前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本书有助于提高各级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更有助于提升广大民众对伟大事业的信心,尤为适宜各级领导干部、基层公务员以及大学生学习体会。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