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数字时代的媒介(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 连接传播、社会和文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美】埃弗里特·E.丹尼斯 梅尔文·L.德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大学本科教材
中 图: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专 业:文学艺术>新闻传播学类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数字时代的媒介(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连接传播、社会和文化
ISBN:978-7-300-25617-7 条码:
作者: 【美】埃弗里特·E.丹尼斯 梅尔文·L.德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28开
定价: ¥89.80  折扣价:¥80.82
折扣:0.90 节省了8.98元
字数: 45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56177 每包册数: 5
出版日期: 2019-04-30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数字时代的媒介:连接传播、社会和文化》绘制了数字时代传播媒介的全景图卷。在这幅图卷里,图书、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网站、手持设备等悉数登场,并在数字时代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

媒介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语言,其次是文字、字母、手持媒介、图书、照片、报纸、电报、电影、广播、各种形态的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贯穿于本书始终的是,作者带领我们思考了媒介内容在个人和集体两个维度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大众传播的影响是有益的、无害的还是危险的?我们将发现谁掌握了我们的媒介,他们如何运营媒介,他们如何通过媒介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施加影响,其表现是否具有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

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获得一幅把握传媒现在和未来的地图。

作者简介:
埃弗里特·E.丹尼斯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与媒介、新媒体、传播法规与伦理等,著作颇丰,论文众多。与约翰?C﹒梅里尔合著有《媒介论争——数字时代的20个争议话题》(第4版)。

梅尔文·L.德弗勒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心理与大众传播研究,许多著作成为传播学经典教材。主要著作有《人类传播基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大众传播通论》等。

章节目录:
第1部分 媒介:为传播而连接

第1章 理解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观念
第2章 应对变革:数字和全球媒介的兴起

第2部分 出版
第3章 图书:最受尊重的媒介
第4章 报纸和新闻媒介:向社会传递信息
第5章 杂志:众多趣味之声

第3部分 电子和视觉媒介
第6章 电影:伟大的表演者
第7章 广播:灵活的媒介
第8章 电视:影响最为广泛的媒介

第4部分 媒介受众、服务和支持
第9章 新闻、新闻业和公共事务
第10章 流行文化:娱乐、体育和音乐
第11章 广告:市场中的媒介使用
第12章 公共关系:影响信念、态度和行动

第5部分 媒介问题和影响
第13章 社会力量:经济、技术和政策
第14章 媒介效果:大众传播的过程和影响
第15章 媒介伦理:内容使用和媒介行为

译后记

精彩片段:
第15章媒介伦理:内容使用和媒介行为

伦理属于哲学的分支,它关注道德和道德选择。媒介伦理则关注媒介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生产管理者们的行为。在今天这个日益复杂和分化的社会中,数字媒介由于具有空前的发展速度、瞬间覆盖全球的广度以及几乎没有上限的存储容量,对那些研究媒介道德伦理的人们提出了各种难题。换句话说,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诚实、公正、透明是伦理的基本标志,而对数字媒介来说,它们在保有这些基本特点的同时,也对媒介伦理提出了很多全新的、有区别的、多维度的挑战。首先,数字媒介的开放性和即时性意味着很多传统媒体的功能——新闻功能、信息功能、倡导功能、娱乐功能、广告功能——之间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用媒介研究者们的话来说,这就是融合。从负面影响来看,传统媒体的防火墙功能正在消失,而那些有失偏颇的博主们所声称的“新闻全覆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他们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批评和发出的挑衅;人们通过互联网下载音乐和电影,并将下载内容拷贝给自己的朋友们,这一行为是否符合伦理或是否合法正在受到质疑,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免费内容和付费内容的持续不断的争议;关于隐私权的新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社会化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暴露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新式工具和技术实施的难以计数的网络(cyber)犯罪日见增多。与此同时,融合带来的正面作用也不容忽视。言论自由的范围不断扩大,对传统媒体封闭系统的打破无疑是令人感到鼓舞的;媒体人开发出了各种卓越的多媒体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各种爆炸性消息屡见不鲜。随着受众的不断分化和媒介融合的重新界定,问题日益增多的媒介伦理正在陷入两难境地。

媒介伦理通常和媒介专业人士联系在一起。从媒介的所有者、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甚至是刚刚进入媒体工作的新人,他们的行为和他们所生产的内容都和媒介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批评家抱怨媒介伦理通常只关注个人行为,换句话说,只关注那些对此行为负有责任的人。一些违规的媒体编辑或内容生产者往往容易成为替罪羊,但从根本上看,这是一个系统的体制问题。这里有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例子,2003年,《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Jayson Blare)爆出抄袭剽窃丑闻。由于事件的严重性,《纽约时报》特别通过报纸版面刊登道歉启事,并对相关新闻进行了重新报道。抄袭丑闻爆发初期,布莱尔立刻被报社解雇,同时报社成立了工作组(由受人尊敬的外部人士组成)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2调查报告指出了报社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呼吁进行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任命一个调查专员或公共编辑来避免日后继续出现此类剽窃问题。但是,这一建议并没能平息来自公众的和报社内部的批评。最终,报社宣布两名首席编辑对此次剽窃事件负责并将他们免职。

另一个著名的案例是发生于2007年关于事实伦理(de facto ethics)的大讨论。当时,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出价并成功购买了《华尔街日报》。在收购的那几周内,批评家、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对默多克作为媒介所有者的一贯表现、他对新闻公正性的承诺以及其他相关事务产生了争议。当默多克最终成功地从班克罗夫特(Bancroft)家族——《华尔街日报》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主人——手中收购了这份著名报纸后,他感到有责任成立一个由外部成员构成的审查委员会来确保评论家和公众针对报纸的监督具有连续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默多克作为一名媒体大亨,他的道德和诚信问题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今天,数字媒介的伦理问题并不仅仅是美国知名报纸所暴露出来的普遍存在的高层操纵(报道)问题,而是主要集中在一些普通个人,或者说媒介本身上。例如,2008年,博主埃德?波特(Ed Bott)在他的微软报告(Microsoft Report)中针对“谈到数字媒介伦理,你到底持何立场?”问了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并最终形成了一份由11道题目组成的在线调查。具体的题目如下:
●如果你买了一张CD,再通过硬盘将CD内容拷贝到你的各种设备和多台电脑里由个人使用,你认可这种做法吗?
●如果你买了一张CD,再通过硬盘将CD内容拷贝出来到当地的商店播放或在线播放,你认可这种做法吗?
●从朋友那里借一张CD然后将CD内容拷贝到你的硬盘里,你认可这种做法吗?个人购买一张CD然后拷贝一张给朋友,你认可这种做法吗?
●从类似iTunes的在线音乐(或视频)商店购买了带有数字版权保护(DRM protected)的产品后,无视版权保护须知制作副本,你认可这种做法吗?
●利用从美国奈飞或百视达(Blockbuster)租借的DVD制作副本,你认可这种做法吗?
●如果错过了电视网正在热播的你非常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的某一集,只能通过类似比特流(BitTorrent)软件回看,你认可这种做法吗?如果你错过的这个节目来自只能通过订阅收看的HBO,你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如果同样还是这档节目,错过之后你可以选择在官网免费收看(含广告)或者选择在线付费收看(无广告),你会怎么做呢?

调查结果显示,96%的被调查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认可”,只有2%的被调查者回答“不认可”,剩下2%的被调查者则回答“看情况”。这一结果清楚表明消费者的个人选择对于媒介产业和娱乐产业(特别是音乐产业和电影产业)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消费者的这一选择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热烈的讨论。与此同时,与消费者的个人选择相比,关于知识产权、盗版和其他相关主题的立法则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一些评论家指出,正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上述问题其实是数字时代共通的问题。大多数人坚持一种数字时代的信仰,他们认为所有的数字产品都应当是免费的、为人们所共享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数字产品是一种商业财产(如作曲家、作者或者投资者)并要求消费者付费。这二者之间巨大的分歧就在于是同意“付费方可拥有”(you get what you pay for)这一理念还是赞同免费、开源、共享的理念。而这正是数字媒介伦理和普通媒介伦理的核心差异。从消费者来看,不同时代的媒介消费者们的态度和观点有着明显的差别,换句话说,即“数字移民”(那些出生在非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和“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在面对个人隐私和免费内容时,二者想法有着明显的差别。一些人认为技术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而另一些人则不同意这一观点。今天的大学生们和他们的父母在这一问题上显然很难达成一致(教授们则通常处于中立的位置)。美国校园有线电视网(Cable in the Classroom)通过接入教室的有线网络来与孩子们进行接触,这一网站指出:“数字伦理就是教给孩子们如何有道德、有礼貌,同时富有创造力地使用数字媒介。”网站特别关注孩子们在使用网络时可能发生的抄袭和版权保护事宜。

位于密苏里州里斯峰的一所K-12学制的学校就尝试通过一系列交互式的问题来教授数字伦理。例如:
我可以下载并使用音乐吗?复制和使用来自教科书的一首诗是否可行?
我可以使用从电视节目里截取出来的视频片段吗?在数字时代,什么是符合伦理要求的行为?如何界定抄袭?如何发现抄袭?

正如我们接下来会看到的那样,这些问题中的很多属于一种价值判断,而另外一些试图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规避法律的问题则很可能招致民事处罚和罚款。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这些问题也许显得有些遥远,但是随着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日益增多,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正在日益凸显。一些在波因特研究院工作的评论员已经起草了关于网络新闻伦理(online journalism ethics)的草案,该草案指出尽管新闻伦理是个难题,但该问题应持平台中立(platform neutral)的原则,不论是数字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还是早期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在新闻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并没有差别(尽管程度可能不同)。7对他们来说,不论从事的新闻工作是新闻通讯、电视新闻还是在线新闻,准确性、可信性和透明度仍然是必要的新闻伦理标志。

当然,准确性或者说可信性,对于新闻工作者和其他媒介从业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事实上,对于传播业来说,准确性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如我们之前的章节里所提到的,那些将新闻、公关活动、广告和其他媒介内容展现给公众的媒介从业者通常在伦理界限内传递信息,他们希望公众能够相信他们所展示的内容。毕竟,专业的传播者明白,如果他们呈现给受众的信息、观点甚至是娱乐性内容缺乏可信性,将会大大损害自己的公信力并最终导致受众流失。在文明社会中,传播不仅仅应该是具有竞争力的,同时也应当是可信的、对受众来说具有价值的。因此,伦理不仅仅是一个被宗教当局、社会改良家和哲学家长久争论的晦涩难解的话题,同时也是影响传播业各个环节的一个实际问题。当伦理规则受到侵犯时,很多专业的传播者的日常生活将被扰乱。在互动日益频繁的数字时代,伦理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数字传播可以更方便地处理图像和信息,而这些或具体或概括的描写方式和行为模式在提升道德标准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困扰。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