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有课件) - 中国艺术通识名师精品课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有课件) 中国艺术通识名师精品课
ISBN:978-7-5586-1422-4 条码:
作者: 高译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85.00  折扣价:¥80.75
折扣:0.95 节省了4.25元
字数: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数: 34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33
出版日期: 2020-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从书法历史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流变。在传统书法史构架的基础上,补充进大量的新材料。作者力图以追摹历代书迹的真切体验去阐释中国书法的心灵境界,以内在的艺术规律为脉络去梳理书法艺术现象,并通过最全面的书法史料去寻求对于书法历史和书法传统的完整性观照。

作者简介:
高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该系最高学术奖“冯友兰奖学金”,1994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在《北京大学学报》《美术研究》《美术观察》《荣宝斋》《中国书法》《中国书道》《中国画家》《今日中国美术》《艺术阵线》《水墨平台》等专业及其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刊登大量书画精品。许多书画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及高层人士收藏。个人专著有《当代名画家精品集——高译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高译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高译卷》《中国水墨——高译卷》《水墨平台——高译卷》等。

章节目录:
序言 /003
前言 /007
第一编
中国哲学美学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 /015
第一章
老子哲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015
第一节 / 017 《老子》一书中提出的“道”所具有的以下性质和特点都与书法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二节 / 021 《老子》一书中关于象、物、气等哲学观念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第二章
庄子哲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029
第一节 / 032 关于“贵真”学说
第二节 / 036 关于“朴”与“素”的理念
第三节 / 040 关于庄子“唯道集虚”学说
第四节 / 041 关于庄子“游心”学说
第五节 / 042 关于庄子“圣人”—— 境界之说
第三章
中国书法艺术本体与美学的定义 /045
第二编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研究 /049
第一节 / 051 线条美
第二节 / 052 形质美
第三节 / 059 造型美
第四节 / 060 力度美
第五节 / 061 气韵美
第六节 / 061 气势美
第七节 / 062 浑厚美
第八节 / 062 飘逸美
第九节 / 063 童稚美
第十节 / 064 古拙美
第十一节 / 064 疏野美
第十二节 / 065 空灵美
第十三节 / 066 法度美
第十四节 / 067 张力美
第十五节 / 068 章法美
第十六节 / 068 风格美
第十七节 / 068 自然美
第十八节 / 069 意境美
第五章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理性思辨 ——张怀瓘的书法美学思想 /071
第一节 / 073 书论之形而上的哲学意味性
第二节 / 086 意识对笔法技艺之妙悟作用
第六章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笔法技艺 /095
第一节 / 097 笔法之体用
第二节 / 102 心之体用
第三节 / 110 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第七章
中国书法艺术的韵律美 /117
第一节 / 119 “韵律美”的审美内涵
第二节 / 126 “韵律美”的笔法技艺
第三节 / 131 “韵律美”的墨法技艺
第八章
中国书法艺术的意蕴美 /137
第一节 / 139 意蕴美的本体内涵
第二节 / 147 心灵对意蕴美之作用
第三节 / 156 意蕴美的艺术表现
第三编
中国历代书学理论精选分析 /169
第九章
汉晋时期书学理论 /169
第一节 / 171
赵壹——《非草书》
第二节 / 171
崔瑗——《草书势》
第三节 / 173
扬雄——《法言》
第四节 / 174
蔡邕——《篆势》《九势》《笔论》
第五节 / 177
钟繇——《用笔法》《笔法》
第六节 / 180
卫恒——《四体书势》
第七节 / 186
卫铄——《笔阵图》
第八节 / 188
王羲之——《自论书》《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记白云先生书诀》
第九节 / 193
王僧虔——《书赋》《论书》《笔意赞》
第十章
唐宋时期书学理论 /199
第一节 / 201
欧阳询——《八诀》《传授诀》《用笔论》
第二节 / 204
虞世南——《笔髓论•契妙》《书旨述》
第三节 / 211
李世民——《论书》《笔意》《指意》《笔法诀》《王羲之传论》
第四节 / 216
孙过庭——《书谱》
第五节 /225
张怀瓘——《书议》《书断》(节选)《六体书论》《文字论》
第六节 / 255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第七节 / 260
柳公权——《书小史》
第八节 / 260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第九节 / 261
欧阳修——《六一论书》
第十节 / 264
苏轼——《东坡论书》
第十一节 / 272
黄庭坚——《山谷论书》
第十二节/281
米芾——《海岳名言》
第十一章
明清时期书学理论 /287
第一节 / 288
姜夔——《续书谱》(节选)
第二节 / 291
项穆——《书法雅言》
第三节 / 312
傅山——《傅山论书》
第四节 / 318
宋曹——《书法约言》
第五节 / 320
刘熙载——《书概》
后记 /343
主要参考文献 /344

精彩片段: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尤其喜爱张旭的草书,他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讲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
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表明,张旭的草书之所以能风姿洒脱,圆通劲挺,笔法超迈,如其书法名作《古诗四帖》等,正是由于他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高超技艺相互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它体现出书家观察自然界
中具有普遍性或规律性的审美对象和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美之存在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表明书家将这些外在的审美现象加以吸收、提炼并融合在自己的审美理念之中,通过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心灵与物象的相互碰撞,使书家的内心感受与体悟上升到高度的抽象审美意象之中,
并能将这种微妙的审美意象以书法的艺术形式昭示出来。

书  评: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是一本讲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流变的理论书籍。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