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立体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红楼梦人物立体论
|
ISBN: | 978-7-301-31061-8 |
条码: | |
作者: |
欧丽娟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79.00
折扣价:¥75.05
折扣:0.95
节省了3.95元
|
字数: |
440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44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06-04 |
|
内容简介: |
《红楼梦》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也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复调世界,从宝玉、黛玉、宝钗到元春、袭人、刘姥姥,俱是曹雪芹笔下血色鲜丽的活凸人物。 太多的《红楼梦》人物评论只是在印证既有的成见,褒贬之说本质上更属特定心理的集体宣泄。《红楼人物立体论》一反传统扁平式的红楼人物论,以“情节联系的有机化”“人物性格的丰富化”双绾交涉的方法,发现“不疑处”中的矛盾奇异,以及“有疑处”中的人情事理,还原《红楼梦》人性世情中的复杂、深刻与丰满。
|
作者简介: |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诗、《红楼梦》、中国文学史。除了“大观红楼”系列之外,代表作还包括《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唐诗选注》《红楼梦人物立体论》《诗论红楼梦》《唐诗可以这样读》等十多种;曾获台湾大学杰出专书奖、杰出教师奖,因台大“红楼梦”公开课获得“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2015年杰出教学者奖。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红楼梦》论析——“宝”与“玉”之重叠与分化 第一节 前 言 第二节 “玉”的一般诠释 第三节 “玉”的双重属性 第四节 “宝”与“玉”的分化 第五节 “宝”与“玉”的重叠 第六节 结语:水与石的依存关系 第二章 林黛玉立体论——“变/正”“我/群” 的性格转化 第一节 前言:所谓“立体化” 第二节 林黛玉之早期性格及其成因 第三节 个体封界的消融 第四节 续书者对人物发展轨迹之延续 第五节 林黛玉之夭亡——《红楼梦》美学原则的确保 第三章 薛宝钗论——对《红楼梦》人物论述中几个 核心问题的省思 第一节 前 言 第二节 核心情节的个别分析:世俗人文主义的表现 第三节 有关薛宝钗之诗句的阐述 第四节 对“面具”恐惧的阅读心理 第五节 结 语 第四章 “冷香丸”新解——兼论《红楼梦》中之女性成长 与二元补衬之思考模式 第一节 前言: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环绕宝钗之宿疾的相关议题 第三节 冷香丸的象征寓意与最初服用的年龄 第四节 蘅芜苑与冷香丸的平行同构 第五节 女性成长的“通过仪式” 第六节 “冷”与“香”的重叠与分化 第七节 结语:二元补衬的思考模式 第五章 《红楼梦》中的“石榴花”——贾元春新论 第一节 前言:花∕女性∕水之象喻系统 第二节 石榴花:元春之代表花 第三节 “石榴花”之象征意义 第四节 元春的母神地位 第五节 元春的钗、黛取舍观 第六节 结 语 第六章 《红楼梦》中的“灯”——袭人“告密说”析论 第一节 前言:问题之产生与反省 第二节 “告密说”之解析与辩证 第三节 “灯姑娘”与“灯知道”之平行同构 第四节 告密逐婢之真凶试探 第五节 结 语 第七章 《红楼梦》中的“狂欢诗学”——刘姥姥论 第一节 前 言 第二节 “钟漏型”的母神递接模式 第三节 小丑/傻瓜/三姑六婆 第四节 嘉年华/戏拟/生活话语 第五节 食物/秽物:“物质—肉体下部形象”与“斥弃心理” 第六节 结 语 第八章 《红楼梦》中的“红杏”与“红梅”——李纨论 第一节 立体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旁观与陷落 第三节 稻香村之红杏:余烬中跃动的不安灵魂 第四节 栊翠庵之红梅:自觉的自我追求与个性实践 第五节 对“红杏”与“红梅”的价值评断 第六节 结 语 论文出处暨说明 征引书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