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生态文明观的法律表达: 第三代环境法的生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杨朝霞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用 途:学术专著
中 图:
专 业:理学>生物科学类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生态文明观的法律表达: 第三代环境法的生成
ISBN:978-7-5620-9436-4 条码:
作者: 杨朝霞著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9.00  折扣价:¥89.10
折扣:0.90 节省了9.9元
字数: 5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472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9-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精神文化和制度规则的文明史。然而,历史上,“我们经常把文明和自然分离开来”,以至于“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的时间就越是短暂。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这些文明的地方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1)传统的“文明人踏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汲取历史的教训,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把文明与自然联系起来”,2走“良好生存于自然生态之中的文明”3之路。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立足于我国面临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在充分吸收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参”的生态思想和科学借鉴西方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生态理念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立场、生命共同体的格局、人类文明的高度、地球生态系统的广度出发,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和治国理念。然而,当前我国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内涵、历史意义和建设路径等基本问题,在研究上还不够重视,在认识上尚有诸多模糊乃至谬误之处。下一步,亟待在理论上正本清源,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观,进而让其成为具有普适性的全球话语,并上升为各国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的指导思想。

作者简介:
杨朝霞 湖南湘潭人,环境法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副教授,法学系副主任。中国网“观点中国”专栏作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访问学者。本、硕、博先后毕业于湘潭大学(环境工程和法学)、武汉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大学毕业后在吉首大学任教5年,2010年受北京林业大学派遣赴江西省林业行政系统挂职半年。

主要从事环境权、环境公益诉讼、环境标准和野生动植物、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地等方面的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在《中国法学》《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权的证成、构造和救济研究》等课题近30项。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天津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中国网等媒体采访230多次。参与《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和《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等10多项环境立法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章节目录:
序一安黎哲: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学支撑1

序二孙佑海:开创环境法治的新时代4

序三蔡守秋:中国环境法学的历史机遇和时代使命8

内容概要11



上编总论

引言生态文明的时代课题3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诞生3

二、生态文明的理论追问7



第一章生态文明观的科学内涵9

导言生态文明的概念9

第一节生态文明观的第一要义:发展13

一、发展失序是生态文明诞生的历史背景13

二、革新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17

三、结语20

第二节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立场:以人为本和环境公平21

一、人与自然之间:以人为本,维护环境权兼顾生存权和发展权21

二、人与人之间:维护环境公平,坚持民生优先26

三、结语32

第三节生态文明观的精髓:高质量的绿色发展32

一、核心任务: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和生态健康33

二、终极目标: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平衡的“三生共赢”37

三、价值权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平衡41

四、结语48

第四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49

一、维护“自然-社会”系统环境资源的供需平衡50

二、维护“经济-社会”系统资源产品的供需平衡51

三、维护“自然-经济”系统环境资源的供需平衡51

四、维护自然系统内部生态关系的动态平衡53

五、结语55

第五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方法56

一、空间的有序化56

二、发展的生态化58

三、生态的资本化63

四、环保的经济化(环保产业化)69

五、治理的社会化75

六、结语77

本章小结78

一、生态文明观的理论要点78

二、生态文明观的法学重构和法律表达83



第二章生态文明观的法律表达:环节·原理·要求85

第一节话语转换:生态文明观的法学解读86

一、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生成:从事实到事理87

二、生态文明观的法学转换:从事理到法理92

三、结语101

第二节事理辨析:生态文明法学创新的逻辑起点102

一、环境、资源、生态的法学辨析:“一体三用”103

二、生态环境的内涵以及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概念辨析115

三、结语121

第三节法理探究:生态文明法学创新的主要模式122

一、模式一:具化(Specialization)122

二、模式二:改良(Improvement)124

三、模式三:革命(Revolution)129

四、模式四:整合(Integration)138

五、结语152

第四节法律表达(上):环境专门法的体系化155

一、法律制度的补充和改进:具化、补充、改良、革命和整合156

二、法律制度的衔接和配合:从“法律种群”到“法律群落”160

三、立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从“法律系统”到“法律圈”161

四、代结语:环境法的法典化164

第五节法律表达(下):传统部门法的生态化165

一、宪法的生态化166

二、民法的生态化174

三、行政法的生态化200

四、刑法的生态化201

五、诉讼法的生态化206

六、经济法等其他部门法的生态化207

七、结语209

本章小结210



下编分论

第三章生态文明观的权利表达:环境权215

第一节环境权“改良说”及其检视216

一、环境人格权说及其检视216

二、环境财产权说及其检视223

三、结语231

第二节环境权创设的证成232

一、环境权创设的必要性:从“改良”到“革命”232

二、环境权创设的可能性:符合权利生成的基本要件236

三、结语252

第三节环境权的内涵和属性253

一、环境权的基本内涵:仅指良好环境权,不包括资源权、

排污权和自然保护地役权254

二、环境权的属性特征260

三、结语265

第四节环境权的主体:学说的反思与修正266

一、国家和单位环境权说及其检视266

二、人类和自然体环境权说及其检视273

三、后代人环境权说及其修正282

四、结语:环境权主体仅限于当代和后代的自然人286

第五节环境权益的保护和救济机制288

一、环境知情权和环境参与权288

二、环境权(信托)诉讼289

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291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293

五、环境检察公益诉讼295

六、不同类型诉讼之间的衔接与协调302

七、结语305

本章小结:厚筑环境权研究的“事理”和“法理”基础305



第四章生态文明观的责任表达:政府环境问责的反思和改进311

第一节政府环境问责的内涵和问题312

一、政府环境问责的内涵辨析:法律责任还是政治责任?312

二、我国政府环境问责的问题316

第二节政府环境问责问题的根源324

一、问责依据不足:存有立法缺漏且可操作性不强324

二、监管体制不顺:职责划分不清,部门衔接不畅325

三、职权监督不力:监督机制流于形式326

四、问责体系不当:问责机制单一且过于依赖327

第三节改进政府环境问责制度的对策建议328

一、填补立法缺漏:落实依法问责328

二、优化制度设计:坚持公平问责330

三、消除制度隐忧:推进“尽职免责”332

本章结语:推进政府环境问责的法治化333



第五章生态文明观的司法表达:环境公益诉讼336

第一节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336

一、公益诉讼概念的缘起336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界定337

第二节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前世今生”340

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历史回顾340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问题350

第三节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反思356

一、环境、资源、生态的概念不清356

二、环境公益的内涵不定、外延不明358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不牢361

第四节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重构363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保护对象363

二、“环境公益”的内涵和外延365

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370

四、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定位377

第五节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创新377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实体权利基础378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和起诉依据389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顺位和衔接协调392

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修法建议394

本章小结397



第六章生态文明观的法制化:第三代环境法的生成401

第一节我国环境法的历史演进401

一、第一代环境法:以环境保护观为指导402

二、第二代环境法: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406

三、第三代环境法: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410

四、结语414

第二节我国环境立法的检视和展望415

一、目标立场的检视:是否坚守“三生共赢”和以人为本416

二、核心任务的检视:是否坚守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和生态健康418

三、路径方法的检视:是否践行空间有序化、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本化、

环保经济化和治理社会化419

四、制度工具的检视:是否推进生态文明专门法的体系化和相关法的

生态化422

五、结语426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