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制序:中国现代文论的多元取向 - 中国现代文论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思想的制序:中国现代文论的多元取向
中国现代文论史
|
ISBN: | 978-7-303-21144-9 |
条码: | |
作者: |
胡继华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168.00
折扣价:¥151.20
折扣:0.90
节省了16.8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
|
内容简介: |
本卷选取“文化涵濡”为理论架构,从精神史角度切入,从多元取向辨析中国现代文论的思想制序,考察现代景观下的古典精神、激进启蒙意识的文论制序和文化精神的符号编码。本卷拟在“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长时段历史视野下,呈现中国文论从西显中隐、中西互化到以中化西的转型历程,力图将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把握为一个整体。本卷对“学衡派”“新儒家”的文化诗学,瞿秋白的社会主义文论正典,以及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李长之的美学与文论有较为新颖的论述,从文化象征的角度发掘和重新评估了陈寅恪、钱锺书、冯至、梁宗岱的文论思想。
|
作者简介: |
胡继华,安徽太湖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希腊研究中心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著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维度——宗白华简论》等,翻译有《神话研究》等,主编有《比较文学经典导读》等,发表论文若干篇。
|
章节目录: |
目录 导论 一、乱云飞渡的“过渡时代” 二、从精神史出发探索中国现代文论制序的构型 三、文化涵濡与中国现代文论创制 四、“血书”、“孤愤”:王国维与中国现代诗学精神 第一章 现代景观下的古典精神——“学衡派”与人文主义文论制序 引言:过渡时代,两套文化谋划 一、革古、复古与变古 二、中西涵濡,人文化成——“学衡派”的文化论说 三、修辞立诚,由情悟道——“学衡派”的诗学断章 四、自律的文学,规训的帝国——梁实秋、闻一多、邓以蛰的文论体系 五、人文中国,审美世界——道德理想主义视野下的文论制序 结语:古典的生命,人文的蕴藉 第二章 激进启蒙意识的文论制序——瞿秋白文论及其时代精神 引言:历史的反讽,还是历史的误会? 一、二元人格与历史悲情 二、启蒙与革命的辩证 三、“欧亚华俄,情天如一”——文化设计方案 四、浪漫的抒情美学与革命的叙事织体 五、言“革命”之志,载“革命”之道——文学的主体 六、“现代中国文”——普罗大众的文论制序 七、史诗正典——“普罗现实主义” 结语:激进启蒙意识的文化符码 第三章 文化精神的符号编码——中国现代象征文论制序 引言:从文学到文化 一、“象征”与“象征主义”的脉络 二、“象征”诗艺及其同象征主义的契合与互动 三、象征的诗性之维——梁宗岱的诗艺与比较诗学 四、象征的人格之维——李长之文论及其批评 五、象征的同情之维——宗白华诗学及其文化精神的审美建构 六、象征的浪漫之维——冯至诗艺及其文体建构 七、象征的神话之维——闻一多的古典文论探微 八、象征的历史之维——陈寅恪“史”“诗”关系论以及其复杂的隐喻体系 九、象征的辞章之维——钱锺书文论与跨文化汇通 结语:会通“天文”与“人文” 结语:中西互化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转型 一、立国之忧与“三个中国”说 二、“境界诗学”的内在裂变 三、从“境界诗学”到象征诗学 四、方法论与中国现代文论形态的生成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