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
|
ISBN: | 978-7-309-15310-1/K.749 |
条码: | |
作者: |
倪兰 主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20开 |
定价: |
¥68.00
折扣价:¥64.60
折扣:0.95
节省了3.4元
|
字数: |
194千字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18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1-01 |
|
内容简介: |
前言 中华经典诗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使华夏文明的脉络得以延续,它用艺术的芬芳和灵动的智慧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灵。诗词的语言深刻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其精神内涵使我们的人生得以丰富和延展,浸润其中,人生便不再寂寥。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是聋人之间、聋听之间交流使用的视觉语言。手势、身体、表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聋人世界的所思所想。手语和我们的有声语言一样,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实现人类所有的交流沟通需求。六十多年来,语言学者不断探寻手语的奥秘,解读手语的构造,希望证明它具有独立于有声语言的语言体系。今天,我们可以不再纠结手语的语言地位,而亟须探讨如何让它更规范、更顺畅地实现表达,让它更好地发挥语言的功效,创造更加和谐的语言生态。 手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不仅是实现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也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达形式,手语诗歌就是其中之一。手语诗歌和有声语言的诗歌一样,讲究韵律和谐、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手语的押韵可以用同一种手形、同一个位置或同一种运动来表现,具有对称性和平衡性。与有声语言相比,手语者能够运用手语的手形、节奏、表情、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模拟出生动的诗歌画面,把诗歌中的意境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姿态在空间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手语的语言魅力。 《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是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的指导下,在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上海及全国各地学者的学术成果,组建了专业的编写制作团队,多次召开手语诗词研讨会、工作坊,历时一年半编写制作完成。读本内容以2016年12月教育部发布实施的《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为主,参考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工程”成果《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配套同步诵读材料),对中华经典诗词进行筛选、分级和编写,并将教材中的中华经典诗词以国家通用手语为标准进行解读,创作手语诵读版本,最终形成150首诗词的读本材料和手语视频资料。基于以上内容,我们还将分阶段建立中华经典诗词手语版资源库。在第一册中,我们筛选出25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古诗词加以注释、解读,进行手语翻译和演绎,并配合了动画、绘图和朗诵等内容,期望读本不仅能够方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备课、聋生课内外阅读,还能成为听障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读本,以及手语爱好者的学习教材。 读本编写制作团队包括高校诗词专家、语言学专家、聋人学者、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吟诵专家、影视制作人员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并充分发挥聋听团队的专业优势,在尊重自然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术资源挖掘和艺术创新。期待读本的出版发行对推动聋校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聋校的语言教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对于提升聋人教育的水平发挥作用。 中华经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每个人都需要诗词的滋养,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人群体也同样希望“聆听”诗词的雅韵,感受跨越千年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生命感悟。当手语遇见中华经典诗词,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本融合了文字与视频的读本将带领我们探寻中华经典诗词之美和中国手语之美,这里有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交融,这里你可以看见无声世界的流水声声、松涛阵阵、花开花落,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指舞灵动间的思乡愁绪、吟咏歌唱、悲天悯人和家国情怀。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江南 长歌行 敕勒歌 咏鹅 咏柳 登鹳雀楼 春晓 鹿柴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迟日江山丽) 游子吟 渔歌子 忆江南 悯农 江雪 题西林壁 夏日绝句 示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春日 题临安邸 石灰吟 竹石
|
精彩片段: |
中华经典诗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使华夏文明的脉络得以延续,它用艺术的芬芳和灵动的智慧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灵。诗词的语言深刻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其精神内涵使我们的人生得以丰富和延展,浸润其中,人生便不再寂寥。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是聋人之间、聋听之间交流使用的视觉语言。手势、身体、表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聋人世界的所思所想。手语和我们的有声语言一样,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实现人类所有的交流沟通需求。六十多年来,语言学者不断探寻手语的奥秘,解读手语的构造,希望证明它具有独立于有声语言的语言体系。今天,我们可以不再纠结手语的语言地位,而亟须探讨如何让它更规范、更顺畅地实现表达,让它更好地发挥语言的功效,创造更加和谐的语言生态。 手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不仅是实现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也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达形式,手语诗歌就是其中之一。手语诗歌和有声语言的诗歌一样,讲究韵律和谐、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手语的押韵可以用同一种手形、同一个位置或同一种运动来表现,具有对称性和平衡性。与有声语言相比,手语者能够运用手语的手形、节奏、表情、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模拟出生动的诗歌画面,把诗歌中的意境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姿态在空间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手语的语言魅力。 《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是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的指导下,在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上海及全国各地学者的学术成果,组建了专业的编写制作团队,多次召开手语诗词研讨会、工作坊,历时一年半编写制作完成。读本内容以2016年12月教育部发布实施的《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为主,参考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工程”成果《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配套同步诵读材料),对中华经典诗词进行筛选、分级和编写,并将教材中的中华经典诗词以国家通用手语为标准进行解读,创作手语诵读版本,最终形成150首诗词的读本材料和手语视频资料。基于以上内容,我们还将分阶段建立中华经典诗词手语版资源库。在第一册中,我们筛选出25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古诗词加以注释、解读,进行手语翻译和演绎,并配合了动画、绘图和朗诵等内容,期望读本不仅能够方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备课、聋生课内外阅读,还能成为听障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读本,以及手语爱好者的学习教材。 读本编写制作团队包括高校诗词专家、语言学专家、聋入学者、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吟诵专家、影视制作人员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并充分发挥聋听团队的专业优势,在尊重自然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术资源挖掘和艺术创新。期待读本的出版发行对推动聋校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聋校的语言教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对于提升聋人教育的水平发挥作用。
|
书 评: |
★《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的出版发行对于在特殊人群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将发挥示范带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姚喜双 ★手语和中华经典诗词融合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手语将以此为契机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语言魅力。 ——陈引驰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