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理想人居溯本:从非洲草原到桃花源 - 无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理想人居溯本:从非洲草原到桃花源
ISBN:978-7-301-31633-7 条码:9787301316337
作者: 俞孔坚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80.00  折扣价:¥76.00
折扣:0.95 节省了4元
字数: 150千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24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12-2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类进化和文化的生态经验为主线,结合作者多年来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居景观模式,如山水画、山水诗及园林艺术中的景观,与日常行为和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等具有的共同结构特征,从而对中国景观理论进行了地理、文化、生物和哲学意义上的阐释。与此同时,作者尝试揭示人类理想的景观及其深层含义,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作者十多年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探索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居并揭示其背后的意义。本书对于发展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新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关照作用。

作者简介:
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并主持完成大量国内外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并走向世界。

章节目录:
初版序 自序 引言 古今中外论风水 第一章 理想风水模式 一、一个无所不在的模式 二、理想风水模式的基本结构特征 (一)围护与屏蔽 (二)界缘与依靠 (三)隔离与胎息 (四)豁口与走廊 (五)小品与符号 第二章 绝非偶然的同构——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一、中国人心目中的仙境和神域模式 (一)昆仑山模式 (二)蓬莱模式 (三)壶天模式 二、艺术家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 (一)陶渊明模式 (二) 丘壑内营——中国山水画中的理想景观模式 (三)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 (四)风水表达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图式 第三章 从土拨鼠到鲁滨逊——择居的本能 一、动物择居的启示 二、从鲁滨逊的择居看人的择居天赋 第四章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之原型 一、从森林到森林草原——景观吉凶意识的进化史观 (一)庇护 (二)狩猎 (三)空间辨析和探索 (四)捍域 二、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的原型 (一)围合与尺度效应 (二)边缘效应 (三)隔离效应 (四)豁口和走廊效应 三、关于风水小品 (一)关于风水亭、塔之类 (二)关于门、牌坊、照壁之类 (三)关于风水树与风水林 第五章 中国农耕文化的盆地经验对风水模式的强化 一、跨文化比较——风水模式的强化特征 (一)“ 盒子中的盒子”——强化的庇护特征 (二)“ 重”关“ 四塞”——强化的捍域特征 二、关中盆地——文化定型时期对风水模式的强化 (一)关中盆地——联结生物与文化基因的桥梁 (二)关中盆地—— 一个具有庇护与捍域战略优势的农耕领地 (三)从“ 肥遁”到“ 利西南不利东北”——逃跑的战略优势 (四)从“ 辰”“ 涣”到“ 禁林,吉”——关中盆地的灾害效应 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盆地经验——风水模式的再强化 (一)关中盆地伴随中华民族文化之成熟 (二)盆地作为中国农耕领地的普遍性 (三)盆地经验与中国农耕文化的生态节制机制 (四)“ 逐鹿中原”与“ 桃花源”模式 第六章 “风水说”关于景观吉凶意识的解释体系 一、哲学解释体系 二、技术和“ 民信”解释体系 结 语 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