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思想政治理论金榜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思想政治理论金榜书
ISBN:978-7-300-29037-9 条码:
作者: 徐之明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69.90  折扣价:¥62.91
折扣:0.90 节省了6.99元
字数: 7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90379 每包册数: 6
出版日期: 2021-03-0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考试大纲、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政治新教材编写,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在完整阐述大纲考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特别加注了“逻辑框架”“历年考况”“命题角度”及“真题例题”等点睛信息,从而大大增强了应试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作者简介:
徐之明,全国考研政治辅导界“学院派”代表人物和权威;多年全国考研政治状元的培养者;中国人民大学“四大名嘴”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嘉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特邀授课专家。

章节目录:
徐之明,全国考研政治辅导界“学院派”代表人物和权威;多年全国考研政治状元的培养者;中国人民大学“四大名嘴”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嘉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特邀授课专家。

精彩片段:
第一章
导论
逻辑框架
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定义
基本组成部分和主体内容
基本立场
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创立社会根源
阶级基础
思想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
产生标志
发展:从列宁到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
革命性
实践性
人民性
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认识工具
行动指南
科学真理
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考点精讲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都是社会存在决定和推动的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无命题)【提示】本知识点属于前提性的知识介绍,可命题的材料有限,做大致的了解即可。
【例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主体内容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ABC
【例题】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学说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 ABCD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就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三个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所谓科学,就是比较系统地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部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总汇。科学既区别于自发形成的、零散的社会经验,也不同于宗教教义或者先知预言之类的无须实践检验的信仰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就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就其阶级属性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所谓人的解放,是指人摆脱了自然和社会的奴役,摆脱了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达到了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境界。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必须反对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通过亲身参加工人运动以及革命斗争,在广泛汲取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而创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一门科学,它自然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前进。我们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理论定义为狭义的马克思主义;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则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将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