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牧之争到陆海分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从农牧之争到陆海分流
|
ISBN: | 9787561579763 |
条码: | |
作者: |
盛思鑫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42.00
折扣价:¥39.90
折扣:0.95
节省了2.1元
|
字数: |
150千字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72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1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学的差序格局理论引入到国家的地缘思维中,发展出安全、经贸、文化、地理等四个分析维度,用来研究秦代以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与不同方向的地缘战略考虑,并和明清时期欧洲经营亚洲的情形做一比较,从中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以供当代中国的周边经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参考借鉴。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比较了农耕王朝、陆地游牧、海上游牧三者之间在流动性优势方面的差别,并据此提出一个试图超越传统海陆二分思维的新地缘理论。
|
作者简介: |
盛思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专员、厦门市“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挂职)。曾出版学术专著《谁在误导你的决策:无处不在的守门人》。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战略、比较政治经济、战略决策理论。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从“一个拳头”到“两个拳头 防火比救火更重要 三种历史观的跨越与融合 地缘属性与地缘战略 第二章 经略周边的中国传统 对外关系的伦理逻辑 普天之下与中国内外 中心、边疆与朝贡 重内轻外的思想根源 亲疏远近的外交差序格局 第三章 陆地边疆的重与轻 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北方边疆 陆路对外贸易的安全色彩 农牧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从长城内外到秦淮南北 小结: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竞争 第四章 海上拓展的虚与实 东南亚不是主要的安全威胁 儒家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有限 海路朝贡贸易的文化特性 重陆轻海的思维与因地施策 小结: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的兴衰 第五章 古代中国经略陆海的得失与镜鉴 陆路的安全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海路的经济意义最为突出 古代中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吸引力 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第六章 明清时期欧洲经营亚洲的成与败 经贸利益是欧洲经营亚洲的首要考量 海上霸权是获得经贸利益的重要保障 文化渗透作为巩固和提升经贸利益的手段 欧洲经营亚洲的地理因素制约 对我国更好经略印太地区的启示 第七章 在陆地游牧与海洋游牧之间 陆地游牧与海上游牧的差别 “向陆”还是“向洋” 更强的流动性才是问题核心 对构建地缘竞争优势的启示 附 录 古代中国外交体系的四种理论视角 封面画《贞观盛会》创作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